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本所概况-本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简介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9-05-29 16:38:00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简介

 

一、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发所”)是1978年由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批准成立的,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新建的第一批研究所之一,1985年之前为农业经济研究所。

农发所下设11个研究室、1个期刊编辑部(杂志社)、2个职能部门,依托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4个非实体研究中心,挂靠管理4个国家级学会,设有“农村发展经济学”优势学科和“农业现代化”、“贫困与福祉研究”两个重点学科,另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农村发展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农发所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著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詹武、王贵宸、陈吉元、张晓山、李周曾先后担任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现任领导为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杜志雄、所长魏后凯、副所长黄超峰、副所长张海鹏。

 

二、主要任务和研究领域

农发所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探索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党和国家农村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成为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为一体,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国家“三农”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新型高端智库。

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乡村治理、农村组织与制度、城乡关系与发展规划、农村产业与区域经济、农村贫困与农民福祉、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村财政与金融、土地经济与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信息化与城镇化、食物经济等。

 

三、机构设置

(一)研究部门

乡村治理研究室

前身为1988年设立的农村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室,1994年变更为农村宏观经济研究室,2014年变更为乡村治理研究室。自2014年以来,承担课题29项,发表成果近200项,含专著5部、顶级、权威和核心期刊论文49篇、政策建议31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农村发展经济学”的依托平台。

研究领域:农村发展经济学。

研究方向:乡村治理、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改革与发展、契约经济等。

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室

前身为1978年建所之初设立的人民公社组,1981年变更为人民公社经济研究室,1983年变更为合作经济研究室,1986年变更为农村合作经济研究室,1988年变更为农村经济组织研究室,1994年变更为农村经济组织与制度研究室,2015年变更为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室。自2011年以来,承担课题70余项,发表成果300余项,含专著和论文集50部、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政策建议80余篇。

研究领域: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

研究方向:农村合作经济、农业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经济、农村社会组织。

城乡关系研究室

2014年依托“中国城乡关系研究”创新工程团队成立。自成立以来,承担课题16项,发表成果96项,含专著9部、核心期刊论文50篇、政策建议37篇。

研究领域:城乡关系与发展规划研究。

研究方向:城乡关系理论与政策、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收入分配、城乡发展战略与规划、城郊经济、城乡劳动力流动。

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

1988年成立,前身是由林业、牧业、渔业三个研究室合并而成的林牧渔业经济研究室,目前也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的依托单位。自2011年以来,承担课题28项,发表成果90余项,含专著10部、核心期刊论文30篇、政策建议15篇。

研究领域:农村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国家粮食安全、农村产业结构与布局、农村产业组织、农村产业政策、林牧渔业经济。

贫困与福祉研究室

前身是1988年设立的山区与贫困问题研究组及在此基础上于1994年建立的农村社会与贫困问题室,1999年更名为贫困与发展金融研究室,2012年更名为贫困与福祉研究室。自2012年以来,承担课题约40项,发表成果80余项,含专著9部、核心期刊论文45篇、政策建议多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和院重点学科“贫困与福祉研究”的依托平台。

研究领域:农村贫困与农民福祉研究。

研究方向:贫困与福祉的测量和监测、贫困成因、贫困与福祉变化、扶贫和福祉政策、公共政策的贫困与福祉影响评价。

生态经济研究室

前身为1987年设立的生态经济研究室,2015年变更为农村环境与生态经济研究室。自2011年以来,承担各类课题65项,发表成果315项,含专著56部、核心期刊论文130篇、政策建议100余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的依托平台。

研究领域:农村环境与生态经济学。

研究方向: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政策。

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

2016年成立以来,承担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提交政策建议、智库报告等50余篇。

研究领域: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

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运行与调控、农产品和食品价格、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收储制度、农业支持政策、农产品边境管制。

农村金融研究室

2015年成立以来,承担课题15项,发表成果100余项,其中专著5部、权威和核心期刊论文28篇、一般期刊论文38篇、调研报告13篇,提交内部政策建议11篇,参与编著论文集13部。

研究领域:农村金融学。

研究方向:发展金融理论、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与政策、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农村合作金融、农地金融、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农村融资担保制度、农业保险、农业价值链金融。

土地经济研究室

2015年成立以来,承担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SSCI、SCI等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提交政策建议30余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依托平台。

研究领域:土地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

研究方向:土地制度、农地流转、土地利用规划、新型职业农民、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农村人才政策、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信息化与城镇化研究室

2017年成立。近5年来,研究室成员主持或参与城镇化、城乡统筹、城市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面的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成果40余项,含专著(合著)4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蓝皮书报告10余篇、政策建议10余篇。

研究领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城镇化

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小城镇建设、村镇发展规划、市民化、农业农村信息化、智慧乡村/数字乡村、农村电子商务。

食物经济研究室

成立于2020年,是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在原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基础上调整形成的,现有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人,在食品供求及价格和食品安全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基础。未来重点发展食物经济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形成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治理提供前沿思想和决策支撑,重点研究包括粮食安全、粮食供给、食物需求、食品安全、农产品及食品价格、城乡居民可持续食物消费行为,及时跟踪研究有关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政策举措。根据学科发展规划,正积极引进年轻优秀科研人才,不断壮大研究队伍。

研究领域:食物经济学

研究方向:粮食安全、粮食供给、食物需求、食品安全、农产品及食品价格、城乡居民可持续食物消费行为。

(二)出版部门和出版物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

农村发展研究所下设一个编辑部,编辑出版两份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所长魏后凯任期刊主编,学部委员张晓山任期刊编委会主任。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村经济》为月刊,主要发表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经济学论文。《中国农村观察》为双月刊,主要发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8)》,在51种农业经济类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影响力指数(1369)排名第一,《中国农村观察》影响因子(5.302)排名第一。目前两刊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师生、党政机关和各级政策研究部门等进行中国农村研究的必备刊物。同时,两刊也为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所订阅。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简称“农村绿皮书”,初版于199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组织编撰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以年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为特色,主要是对上一年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市场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并对当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对一些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研究、决策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初版于2016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编撰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每年聚焦一个主题,由总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组成。重点关注“三农”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初版于2000年,是每隔一段时间(2~3年)从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人员的论文或研究报告中遴选部分结集出版的系列文集,代表了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简称“扶贫蓝皮书”,初版于2016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农村发展研究所等相关力量,撰写、出版和发布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由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三大部分组成。旨在全面、客观、专业、权威地报告、解读和分析中国减贫的进程,全方位展示中国扶贫开发成就,深度分析中国减贫面临的挑战和形势,推动中国扶贫开发的进步,同时使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减贫经验。

《中国“三农”研究》

初版于2017年7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研究专报》的系列政策建议集,通常每年出版一辑。该文集侧重对一些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兼具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的特点,既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前沿性,也展现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建言献策作用。

(三)职能部门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负责本所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包括公文处理、规章制度完善、财务及物资管理、安全保密、行政后勤服务、文书档案收集等;负责人事管理,落实人员调配、高级专家管理、职称晋升、职务任免、年度考核、人事档案、工资福利社保、职工教育培训及博士后管理等;负责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承担院党组、院职能部门或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科研组织处

负责组织、协调本所的科研活动、对外学术交流及创新项目的实施;建设和管理我所国情调研基地;承担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任务;依据国家法规管理学术社团、非实体研究中心;负责年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活动统计及相关科研资料的归档等。

(四)智库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

成立于2016年9月6日,是以农村发展研究所学者为主、国家部委官员和其他研究机构专家参与的“三农”研究的新型高端智库平台。宗旨是以服务决策、咨政建言为己任,开展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智库设有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与秘书处,并定期刊印《研究专报》。智库秘书处同时负责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理事会的日常事务,并为该理事会的学术活动提供服务。

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

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2005年发起、各地方社科院轮流举办、全国知名的“三农”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理事会。

(五)研究中心

1.院级非实体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成立于1994年,宗旨和业务范围是开展生态与环境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政策咨询、专题培训、科研会议、学术交流等方式,为从事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开展学术研讨与合作的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

成立于1996年,宗旨是推进中国反贫困理论、经验和政策的研究,促进国家扶贫政策完善、贫困治理和管理能力提高,推动中国和其他国家共享扶贫经验。业务范围是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扶贫方式试验和创新、扶贫人才培养、扶贫政策和项目的咨询及评估。

2.所级非实体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

成立于2008年,宗旨是加强学术机构与政府、民间团体之间的合作,提升中国合作经济的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合作事业的发展。业务范围是合作经济基本理论研究、中外农民合作社法律、政策与实践的比较研究,举办国际合作社系列讲座和合作社发展论坛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心

2020年6月8日依托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重点学科和土地经济研究室成立,宗旨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研究。业务范围是组织和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研究;搭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的交流平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国际交流。

六)挂靠社团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成立于1984年,下设理论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农村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林业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资源与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委员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塌陷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海洋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12个专业委员会。宗旨是团结全国生态经济工作者,大力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业务范围包括:生态经济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生态经济杂志及国内外学术书刊资料;开展相关的咨询活动。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

成立于1979年,下设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畜牧业经济专业委员会、渔业经济专业委员会、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和养猪经济专业委员会6个专业委员会。宗旨是搭建产学研政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中国林牧渔业发展、政策制定、学术研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业务范围是组织会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工作;承担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资讯与咨询服务;编辑出版有关学术著作和内部刊物。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

成立于1982年,宗旨是推动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的研究与交流以及国际农业经济、贸易与合作。业务范围是组织会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工作;承担国内外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为国内外有关部门提供国外农业研究、咨询与合作服务。研究会当前拥有会员600人。

中国农村发展学会

中国农村发展学会(简称“农发会”)是2021年经民政部批准、由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更名而来,是由与“三农”问题研究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学会。农发会致力于组织和动员从事农村发展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单位及个人开展农村发展、改革和建设方面的研究,探索中国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规律和道路,搭建学术交流和服务平台,为党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为地方发展和建设服务,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学科做出贡献。

(七)教育培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农村发展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农村发展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为依托,承担着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任务。

农村发展系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获得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招生权和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1月,获得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16年5月,增设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农发所,农发系教学资源丰富,研究和教学力量雄厚,以小而精、研究型为导向,多年来培养出众多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决策部门、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人才。现任农村发展系主任为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成立于1997年,设站一级学科为农林经济管理,二级学科为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自建站以来,累计招收博士后90余人,培养出站博士后60余人。

 

四、科研成果

按照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智囊团”建设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发展研究所积累了比较深厚的学科底蕴,传统的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取得了大量的、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和政策制订部门具有较大的影响,所发表的著作与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术奖,在一些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近些年来,陆续发表的各种专著、研究报告、文集等300余部(本),每年完成论文、调研报告、资料综述等约400万字。迄今已有近60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其他省部级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2021年,农村发展研究所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五、学术交流

农村发展研究所与国内有关的研究机构、高校、地方社会科学院、中央和各地农村发展实际工作部门有着广泛联系,经常开展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农村发展研究所还在浙江湖州、山东烟台等建有国情调研基地。

农村发展研究所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德国莱布尼茨转型农业经济研究所、波兰科学院农村与农业发展研究所、意大利国家农业经济研究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腹地美中协会、新西兰林肯大学、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日本协同组合学会、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日本农畜产业振兴机构、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等多个海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经常进行学术互访、资料互换,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和活动。

 

六、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科研大楼西段13层

邮编:100732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010-85195646

电子邮箱:office-rdi@cass.org.cn

科研组织处:010-85195645

农村发展系:010-85196477

传真:010-65137559

网址:http://rdi.cass.cn/

 

 

 

 

地铁站:

1号线、2号线建国门站A口

公交车站:

北京站口东(东向西):1路;52路;99路;120路;夜1路;夜24路

北京站口东(西向东):99路;120路;126路;140路;637路;特2路

北京站前街(南向北):9路;24路;126路;619路;673路;674路;804路;特2路;夜10外;夜28路

北京站口北(北向南):24路;674路;夜28路

机场大巴车站:

国际饭店:机场大巴北京站线;机场大巴西单夜班线

北京站:机场大巴北京站线;南苑机场大巴北京站专线

火车站:

北京站:距北京站口1公里路北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