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公告栏
我所研究员胡必亮获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2009-02-11)
作 者:      发布时间: 2009-02-11 14:14:46

                                                            

28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正隆重举行。和吴敬琏、刘遵义等著名学者一同走上领奖台的胡必亮动情地说:“能和最有才华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学长一块得这个奖,我非常高兴。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农民朋友们,还有我的父亲!”


  在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连春节都没有回国的胡必亮,三天前特地从美国赶回来领奖。他曾两次获孙冶方经济学奖,但今天似乎更激动。因为,这个奖项的获得,和他的农民朋友们有关,和他的父亲有关。

  胡必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与农村发展、制度经济学与乡村制度、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此次获奖的是他在国外出版的英文著作《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发展》。在这本书里,他论证了非正式制度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考察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论证了非正式制度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的影响。

  胡必亮及其研究团队以大量的村庄调查为基础,广泛研究了乡村社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组织演进和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构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全景图。此外,他还出版了八卷本《当代中国的村庄经济与村落文化》、《关系共同体》等著作。

  胡必亮是个闲不住的人,多年来,在乡下和在国外的时间好像远比在北京的时间多。但他说:“18年来,不管多忙,我每年都会到村里去做些实地调查工作。

  这话一点也不假。曾经,为深入研究中国农村发展问题,胡必亮和他的研究团队在陕西、山西、湖北、浙江、广东五省分别选择了一个村庄,吃住在农家,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效。在湖北时,他选了离家较近的一个村庄,显然不排除能回家看看的私心。可是,整整一个月后,调查研究任务圆满完成,他才得以见到父亲。那时,父亲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而且经常胃痛。他陪父亲看病,经检查,已是癌症晚期了。说到这里,胡必亮止不住想流泪。在我陪父亲动手术的36天里,一直陪伴着我的就是张培刚教授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一书,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谈到最近的研究重点,胡必亮说,我想从学术上解释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国际上不少经济学家说中国崛起是因为引用了市场规则,是学西方的。但,印度、拉美国家引入得更早、更彻底,他们为什么没成功呢?

  我跟踪调查了几个村庄,希望看到这些村庄快速发展背后的真正动因。我到了温州,发现了民间流行的标会制度;我到了山西,发现农民依靠自己的关系网络实现了迁移与流转;我到了东莞,发现东莞引进了许多外资,但相当多的投资者却是华侨,而且许多都是原来村里的逃港;我到了华西,发现它既是一个村庄,更是一个企业集团,还兼并了一些别的村庄。这些现象你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里通常找不到答案。这是一种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是一种内生的东西。我通过这些研究形成了一个基本思想——我国农村发展的真谛,源于民间的制度创新

  谈到获奖的这部书为何能在国外以英文出版,胡必亮说,因为这项研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现象放到了西方可以理解的分析框架和语境中进行,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这项研究向西方人表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主要来自内生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不是其他;全球化的结果很可能不是趋同化,而是多元化。

 

原文载《光明日报》

 
附录:胡必亮获奖感言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