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公告栏
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第二季度分析报告(2024-06-24)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4-06-24 15:00:00

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第二季度分析报告

农业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展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二季度“三夏”工作顺利推进,夏粮丰收基础已基本奠定,但同时也需警惕高温干旱风险对秋粮生产的潜在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生猪市场回暖,屠宰和销售有所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收窄,粮食进出口量均有所增长。受市场“供强需弱”的影响,二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畜牧业产品价格走势相对平稳,猪肉价格止跌回涨,但活鸡价格下跌,畜产品价格整体稳定。涉农产业在外部需求拉动下全面恢复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增加值显著,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涉农工业的新兴业态。同时,涉农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冷链物流需求增长,农村电商物流市场活力依然较强。经济回暖和稳就业政策发力带动农民工失业率下降,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恢复态势进一步得到巩固,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高品质消费和绿色消费成为新趋势。

一、第二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状况

(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三夏工作(夏收、夏种和夏管)进展顺利。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且占全年粮食产量五分之一的夏粮正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的秋粮的夏种夏管工作也接茬推进。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18日,全国夏粮已收92.8%,其中冬小麦已收96.2%,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比常年同期快三天左右,麦收主战场转至西北地区,新疆、甘肃收获近五成、进入收获高峰。全国夏播粮食已播68.3%,其中夏玉米已播89.1%,中稻已播栽73.7%,夏大豆已播57.1%

三夏工作顺利开展得益于晴好天气和政策保障。5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多晴好天气,利于成熟小麦适时收晒,利于加快机收作业进度。中国气象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石油和中石化等部门印发多项通知,要求各地方系统在农机作业气象服务、农资供销和服务升级、农机具跨区作业对接、运输优先许可及免费通行政策、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等方面服务三夏工作。在晴好天气和政策保障下,各地夏收工作顺利开展。

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仍处于产能正常波动区间。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生猪信息,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86万头,同比下降6.9%,连续10个月同比下降,且连续2个月跌破4000万头,为202012月以来的最少存栏水平。参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86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2.2%,属于绿色区域的产能正常波动。

生猪屠宰和销售有所回暖,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从屠宰需求看,14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合计10938万头,同比增长2.3%。进一步从大型上市猪企看,14月,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的生猪销售数量分别为2146万头、966万头和604万头,同比分别变动11.8%25.5%-4.0%。国内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总体较为充足。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农产品进出口额均下降且贸易逆差收窄。根据海关总署数据,14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029.4亿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出口313.1亿美元,同比下降0.9%;进口716.3亿美元,同比下降8.7%;贸易逆差403.1亿美元,同比下降14.0%

粮食进出口量均有所增长。14月,粮食进口量为5302万吨,同比增长9.3%,出口量为61万吨,增长12.3%;进口额为228.3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1.9%;出口额为4.5亿美元,增长1.1%,贸易逆差收窄14.1%

小麦和玉米进口量略增,分别同比增长3.4%6.5%大麦和高粱进口量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124.4%202.2%,延续年初的高位进口态势。大豆进口量略减,同比下降2.9%,主要因为国内生猪行业利润不佳且处于去产能阶段,豆粕饲料需求也处于下行期,进口需求低迷。稻谷及大米进口量大幅度减少,同比下降64.2%,主要是国际大米价格上涨所致,减产以及部分国家征收大米出口税等多重因素导致的国际大米价格高位态势继续延续,进口大米到岸税后价已连续11个月超过国内。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和大豆的进口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14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同比增长了158.9%72.7%,从美国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分别同比下降65.8%40.0%

肉类进口量下降,进口结构呈现出“猪羊禽减”与“牛增”共存的两极分化格局。14月,中国肉类(含杂碎)进口222万吨,同比下降12.6%,已经连续9个月同比增长率下降;其中,猪肉、羊肉和禽肉的进口量分别同比下降48.4%3.4%52.8%,猪肉进口量连续10个月同比增长率下降,而牛肉进口量同比增长22%。猪肉、羊肉和禽肉进口低迷主要原因是国内产能阶段性过剩和季节性需求低迷,牛肉进口增量主要来自进口规模最大的巴西,进口量同比增长26.5%

在其他重要农产品中,水产品进口下降、出口增长,蔬菜出口增长,水果进出口均大幅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下降。14月,水产品进口154万吨,下降5.0%,出口122万吨,增长7.4%。蔬菜及食用菌出口345万吨,增长17.1%。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296万吨,增长10.0%,出口147万吨,增长49.0%。食用植物油进口230万吨,同比下降25.5%,在植物油国际价格疲软态势下,进口额下降幅度达到38.2%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状况

二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玉米、小麦、稻米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5月粮食价格指数113.06点,较3月下跌0.9%。二季度粮食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市场呈现较为一致的“供强需弱”状态。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先跌后涨趋势4月气温回升增加储存难度,华北产区存粮贸易商出库变现意图增加,同时大量进口玉米到港,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宽松,价格下跌。5月贸易商转向新麦贸易,深加工企业为刺激玉米到货提价补库,玉米价格回升。6月贸易商玉米出货意向较低,供应紧张,玉米价格继续上涨。5月全国玉米均价2.28/公斤,较3月下降2.1%小麦市场价格延续下跌趋势4月小麦陈粮市场供应充足,面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制粉需求低迷,供强需弱使价格下跌。5月新陈小麦无缝衔接,小麦市场整体供应愈发宽松,下游面粉需求依旧低迷,价格持续下跌。6月初新麦上市量持续增加,贸易商购销更加谨慎,价格维持低位。5月全国小麦均价2.67/公斤,较3月下降5.7%稻米市场价格波动下行。二季度气温升高使大米保管难度加大,市场库存处于低位,晚籼米、粳米价格平稳运行。早籼米需求下降,价格回落。5月局部稻谷低价难收,部分米厂提价促收,米价小幅上涨。6月米厂消化库存,多地米价稳定,局部因贸易商出货心态松动,米价小幅回落。5月全国大米批发市场均价5.45/公斤,较3月下降0.9%。大豆市场价格平稳运行。豆制品消费进入淡季,国产大豆需求偏弱,农户忙于春耕,手中大豆余粮较少,市场走货一般,行情平稳运行。5月陈豆供应紧张,市场购销冷清,大豆价格小幅上涨;6月库存消化,大豆价格延续上探趋势。5月全国大豆均价4.68/公斤,较3月下降0.4%

二季度畜牧业产品价格走势平稳5月畜牧业价格指数111.89点,较3月下跌0.4%,同比下跌6.1%。虽然5月猪价大幅上涨,但同时活鸡价格下跌,综合致使畜牧业整体价格平稳运行。猪肉价格呈现先稳后涨走势。截至611日,6月全国猪肉均价22.92/公斤,较3月上涨13.7%,同比上涨19.7%4月终端肉类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屠宰企业完成收购任务后启动压价收购,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在低位震荡运行。进入5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滑,国内养殖主体看涨后市情绪激增,同时北方二次育肥增加,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供不应求,助推生猪市场价格5月大幅上涨。6月终端肉类市场需求回落,对猪价继续走高形成一定压制。猪肉价格主要受生猪价格影响,呈现相同走势。活鸡价格持续下跌。截至611日,6月全国活鸡均价17.02/公斤,较3月下跌4.7%,同比下跌5.4%。二季度终端市场需求不佳,产品端各环节消化节奏滞缓。产品产量及厂家库存水平较一季度提升,供强需弱使价格下跌。

二季度蔬菜价格呈现下跌趋势5月蔬菜价格指数123.87点,较3月下降11.1%,同比下降0.4%。供应增加、种植成本降低、需求不佳是蔬菜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二季度蔬菜总体在田面积充足,长势良好,同时露天蔬菜占比增加,种植成本降低,但餐饮消费和居民消费均表现不佳,需求低迷导致价格下滑。

(四)涉农产业发展状况

二季度涉农产业全面恢复增长。在外部需求拉动下,涉农工业进入快速增长轨道14月,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2.8%6.0%5.9%,食品工业结束了2022年下半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纺织业、木材业、造纸业、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5.4%2%11.5%0.4%。涉农工业企业平均盈利状况大幅改善,除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外,涉农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都远超亏损总额。作为涉农工业的新兴业态,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至少有14家上市企业预制菜营收超亿元。在供给方面,涉农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14月,饮料、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率分别为7.8%13.9%,精制食用植物油、鲜冷藏肉、乳制品、啤酒、布产量增长率在2%4.4%之间,饲料产量、乳制品、中成药、纱产量分别下降0.2%0.7%7.9%2.1%。在国际需求方面,除木材业外,所有涉农工业的出口交货值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占工业出口交货总值的比重同比变化不大,说明涉农工业与其他工业国际需求同步恢复。在国内需求方面,15月,制造业PMI大多数低于或略高于50%,食品烟酒价格同比累计下降1.5%,食品价格下降幅度更大,表明涉农需求回升动能仍然不足。

在刚性的食物消费升级驱动下,涉农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在涉农流通业方面,一季度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 6.1%;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2023年,顺丰快递、京东快递、德邦物流等冷链龙头企业的归母净利润显著上涨。农村电商物流市场活力依然较强,4月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7.9点,比上月提高0.2点,比2023年同期增长超过25%。在涉农零售业方面,一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5700.9亿元,同比增长12.1%,粮油食品占比为10.5%;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698.7亿元,增长 28.2%;休闲食品、粮油和滋补食品网络零售额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46.4%,水果、奶类、水产品、肉禽蛋、蔬菜等生鲜产品交易额占比为35.1%;粮油食品网络零售店铺达到180万家,所占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跨境网络零售进口商品交易额中,粮油、食品占比为29.6%,较上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在餐饮业方面,15月,餐饮收入为21634亿元,同比增长8.4%14月,重点监测的在线餐饮平台销售额增长27.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到店用餐占比30%,比上年同期增长8.6个百分点。“五一”假期,“味蕾游”带动餐饮消费,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8%,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企业推出具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的食材,农餐联动更加紧密。

(五)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经济持续回暖伴随稳就业政策发力,农民工失业率呈下降趋势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有利因素不断积累发挥就业带动作用。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窄。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39元,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50元,实际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96元,实际增长7.7%,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0,比去年同期缩小0.05。外出农民工收入增速提升幅度较大,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8588万人,同比增长2.2%,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为4853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升了6.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299元,同比实际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8943元,同比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050元,同比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下降到1.77,比上年同期降低0.024月份和5月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均同比上涨0.4%,表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得到稳固。4月份,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数据,农村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改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一)夏粮增产已成定局,预计生猪出栏量下降

预计2024年夏粮增产已成定局。主产区冬小麦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好于常年,进一步考虑到夏粮收获区的晴好天气和夏粮收获期的政策保障,夏粮丰收基础已基本奠定。需要警惕的是,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农业高温干旱风险预警,预计6月份华北、黄淮有持续性高温天气且降水偏少,玉米、大豆播种进度以及出苗生长遭受高温干旱灾害的风险,可能会对2024年秋粮产量有不利影响

预计第三季度生猪产能环比有所降低。根据生猪10个月的生长周期推算,2024年第三季度的生猪出栏主要取决于202310月至20231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生猪信息,202310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210万头、4158万头和4142万头,同比分别下降3.9%5.2%5.7%,但存栏水平仍处于高位。同时,2023年底非洲猪瘟的集中发生进一步使能繁母猪存栏量被动调减。综合推断,2024年第三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可能会保持同比下降趋势,但出栏量水平值较高。

(二)预计谷物进口量下降

预计第三季度谷物进口有下行趋势,大豆和猪肉进口继续保持疲软,牛肉进口可能进一步扩大。全球粮食供应整体宽松但有趋紧态势,消费需求提振相对有限,国际粮价有稳中回升趋势。

预计三季度国际稻米价格高位偏弱运行,大米进口量仍保持低位,但可能有所回暖。国际小麦价格震荡回升,进口保持稳定。国际玉米和大豆价格持续回升,叠加国内生猪产能去化趋势延续和饲料需求疲软,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可能下降。国内猪肉市场供给充足,猪肉进口动力不足。随着下半年更多巴西牛肉工厂输华审批通过,牛肉进口市场的总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三)预计粮食价格偏弱运行,猪肉价格上涨

预计三季度玉米价格波动下跌6月玉米价格涨至高位,7月存粮贸易商或开始集中出货,同时进口玉米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增加,价格或下跌。8月市场余粮减少,终端需求或小幅提升,9月新季玉米上市,供应增加,玉米价格或先上涨再下跌。

预计三季度主产区小麦价格呈现波动走势,总体变化幅度不大7月天气炎热,小麦制粉需求不高,同时新粮供应充足,价格或维持稳定。立秋后气温开始下降,制粉需求受中秋、国庆节日备货影响可能出现增长,而面粉企业新粮建库心态普遍谨慎,8月小麦价格或小幅上涨。9月饲料企业等待新季玉米上市,对小麦关注度下降,需求减弱,小麦价格或止涨回落。

预计三季度稻米价格先跌后涨。夏季是大米需求淡季,米厂消化库存,多地米价维稳,局部米价可能因贸易商心态松动小幅下滑。7月进入暑假,大中院校大米需求量减少,米价或小幅下降。8月下游批发市场贸易商按需补货,下旬学校食堂或提前备货,需求量增加或使米价小幅上涨。9月新稻上市,学校开学,供需同时增长,米价或平稳运行。

预计三季度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大豆东北产区和南方产区优质货源均偏少,供应偏紧可能使大豆现货价格上涨,但三季度前期气温不断升高,市场需求转淡,或限制涨幅。三季度后期新季大豆上市,供应量逐步增加,大豆现货价格或发生季节性下滑。

预计三季度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出栏量下降,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供应进入阶段性偏紧局面,同时玉米、豆粕价格可能小幅回升使饲料成本增加,带动猪肉价格上涨。但是二季度后期多地压栏增重,且二次育肥客户积极补栏,压栏大猪在三季度释放,使猪肉产量提升,供应缺口或收窄,同时三季度气温上升,需求偏弱,猪价涨幅有限。

(四)涉农产业增长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2018年以来,农林牧渔业的中间投入与最终消费比例已达到73,意味着农业农村经济大多需要通过涉农产业与宏观经济互动。中国正在经历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过程,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元化同步推进。在供需两端的“推拉作用”下,涉农工业和服务业长期发展潜力巨大。经历2023年低速增长后,涉农工业的落后产能已经基本淘汰,生产规模化、集中化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加速。14月,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9.2%27.8%16.3%4.7%,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23年,国内众多连锁餐饮品牌出海,带动酱料、预制菜等中国特色食物开拓国外市场,各个地区也在主动探索预制菜出海发展的创新培养机制。随着2023年人口进一步向省会城市、中心城镇集中,涉农流通业的效率提升需求旺盛,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预计2024年下半年,涉农流通业将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助力下迅速发展。

(五)乡村消费和农民工就业形势将持续改善

供需两端同时向好,乡村消费规模将加速扩大。4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7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乡村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1%,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为下一季度的乡村消费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从需求端来看,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增强农村居民的购买意愿,高品质消费和绿色消费将成为农村居民消费新趋势。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各级政府落实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如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农村消费环境日益完善,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日益丰富,乡村消费市场在整体消费市场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好的消费环境。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将继续增加,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高品质消费和绿色消费成为新趋势。在各类暑期促销活动和新型消费场景的刺激下,预计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将进一步拓宽,餐饮和文旅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在512月期间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过组织展览、试乘试驾,以及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将有效刺激农村居民的绿色消费需求。

伴随吸纳就业较多的行业较快恢复,一系列稳岗扩就业措施不断落地,农民工用工需求将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被激活将保障农村居民收入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农业经营的增值空间不断拓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也将进一步拉动农村居民增收,同时县域经济业态不断丰富,这些因素促进更多农民工选择在省域县域范围内就地就近就业



课题负责人:张海鹏、全世文,执笔人:全世文、杨鑫、朱文博、乔慧。感谢卓创资讯为本报告提供分析支持。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