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公告栏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07-24)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4-07-24 10:43:00

 

 

7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社科界专家学者一致表示,全会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和强烈使命担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战略总动员和总部署,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宏大实践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思想领航掌舵 成就振奋人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共15个部分,分为三大板块,内容条目开列60条,提出了300多项重要的改革举措,绘就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总目标、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等重要内容。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总目标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提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0%。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高效规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过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在于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政府要通过法治化的手段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市场的公平高效有序运行,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消除国民经济循环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对于农村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什么?作为深耕“三农”领域30余年的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深有感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我国防止规模性返贫成效显著,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安全的稳固保障。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这些“三农”领域的改革发展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全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改革与发展,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行了擘画,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线。目前,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经济,正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丽中国”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实现环境与发展相互协同和相互促进。在生态文明指引下,中国有望以绿色发展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事业。受访学者一致表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用好宝贵经验 逐步实现突破

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六个坚持”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张琦表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要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我们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逐步实现突破。

新时代以来,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兴未艾,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国家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全球化,加快适应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新趋势新需求。不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网联化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全会提出,持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举例说,以“党政机构联动”为特征的顺德模式、以“行政三分”为特征的深圳模式、以“城乡统筹管理”为特征的成都模式、以“合并同类项”为特征的随州模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实践成效更加显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这鲜明地体现在,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日益健全,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

洪向华认为,通过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党成功解决了腐败治理“九龙治水”的局面,建立起党领导下的合署办公机制,以此更好地统合腐败治理的资源与力量,推动反腐工作运转顺畅、权威高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沈阳师范大学校长杨松看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如司法责任制改革、员额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全覆盖”、创新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环环相扣、落地见效,发挥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法治根基。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把深化改革和于法有据统一起来,把鼓励先行先试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起来,把坚持原则和鼓励创新结合起来,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确保改革部署 贡献社科智慧

 

全会要求,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黄群慧看来,一方面,我国还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和亟待完善的体制机制问题,长期形成的经济增长动力还不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人口结构的转折性变化相叠加,给我国经济质的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带来新的巨大挑战。这要求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形成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体制机制。

洪向华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锚定关键领域发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分析和预判,注重跨学科融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调查研究,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我们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加强前瞻性学科布局,引领推动未来产业发展,打造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理论作为指引和支撑,这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杜志章建议,要系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及当代现状,既要善于总结借鉴,又要看清其本质矛盾。系统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杨松进一步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界应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智囊团的作用,站在深化改革一线,把握改革面临的真实问题,积极总结深化改革和加强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以理论创新推动有效实践指引,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改革成功的助推器。

改革催人奋进,蓝图鼓舞人心。阔步新征程,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奋楫笃行,我们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气象新担当,将改革进行到底,社科界要以实绩检验实效。锚定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这一时间坐标,把准方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更强使命担当,推进各项改革事业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完成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