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聚焦
专业合作社开启中国农民增收新模式(2016-01-26)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6-01-26 09:58:00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赵葳、白林)尽管坏天气给靠天吃饭的葡萄果农带来不小损失,但在河北晋州,不少农民在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通过种植高品质富硒果品依然尝到“葡萄的甜头”。如今,专业合作社正为农民增收开启新模式。 

    “对于种植普通葡萄的果农而言,2015年可谓丰产不丰收,雨水导致大量裂果,很多葡萄烂在了地里。然而富硒葡萄微量元素含量高,皮厚,受到的影响却很小。”晋州市佳邦果品专业合作社主任李苍英说。 

    据介绍,普通葡萄每斤1.8元,而富硒葡萄能卖到6元。新品种的引进不仅帮助农户降低了对气象条件的依赖度,增加了收入的稳定性,还使每亩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 

    “这都得益于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佳邦果品专业合作社社员张志国说,在它的带动下,我们搞起了特色种植,形成了规模,实现了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民自愿成立的组织,它向成员提供农业生产有关的技术和服务。合作社有利于避免农业分散经营的局限,又不像旧的人民公社那样吃“大锅饭”。 

    农村问题专家表示,发展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推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基于村里富硒的土壤环境及对硒元素防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认识,李苍英于2010年成立佳邦果品专业合作社,流转果农土地,对葡萄种植、收购、定价、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统一经营。 

    去年,合作社生产的富硒葡萄在第十九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葡萄果王”。 

    作为最早一批合作社的开拓者,李苍英成为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见证人。 

    “通过经营合作社,我们将分散的土地和农户组织起来,搞起规模经营和订单农业,实现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她认为,合作社相对雄厚的实力也使开展特色农业成为可能,这使农产品结构得到调整。 

    在晋州,“李苍英式”的合作社并不少见,而“农民去打工,合作社来种地”“上班族”“双薪族”等现象也颇为常见。 

    目前,在一户农民中,男性往往会到县城打工,每天赚上100多元工钱,妇女和老人则留在合作社上班,在享受农产品收益的同时,再拿上一份工资。在晋州的其他地方,也有老人通过到合作社做农活、干杂工每月获得两三千元的收入。 

    曾经卖过家电、开过化工厂的李苍英重返农业感慨良多。她认为,农业的相对单一性和对天气的依赖性往往使农民成为收入最低的人群,这使部分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进城务工,大量农田被撂荒。然而,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出为整合农村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带来了新契机。 

    “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合作社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好生活,在留居农村的同时,也能致富奔小康!”李苍英说。 

来源:新华社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