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所内动态
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农发所贫困与福祉学科发展案例(2021-9-9)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1-09-09 09:47:00

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

——农发所贫困与福祉学科发展案例

 

一、学科概况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农发所强化贫困问题研究,对当时的贫困与发展金融研究室以及小额信贷研究室进行整合,分别成立贫困与福祉研究室和农村金融研究室。其中贫困与福祉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确定为贫困成因、贫困与福祉变化的测量和监测、扶贫和福祉政策、公共政策对贫困与福祉影响评价等研究。研究室成立后,抓住我院2012年全面实施创新工程的良机,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和院重点学科“贫困与福祉研究”的两大平台,贫困与福祉学科建设始终坚持以创新工程研究和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减贫和增进农民福祉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使命和导向,以居民福祉、能力贫困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为支撑,取得了一批学术和对策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得到主要领导人批示以及被中宣部、原国务院扶贫办等采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

二、融合发展思路

贫困与福祉研究室这些年来的科研工作尽可能地坚持了如下四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工程项目研究为中心,创新项目选题既注重延续性,又与当年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二是重视国情调研,不计个人报酬,投入大量精力开展村庄与农户调研,为应用对策研究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为基础理论创新提供鲜活素材;三是注重理论基础和学术规范,无论是基金课题还是对策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遵循客观福祉与主观福祉相结合的居民福祉理论以及可行能力缺失的人类贫困理论,这两类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以人为中心,具有强大的政策解释力;四是应用对策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解答重大现实问题和服务中央决策为主。做到了以上几点,理论研究不会脱离实际,对策研究也不会就事论事。

、融合发展举措

基于以上融合发展思路,贫困与福祉研究室近年来的融合发展举措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集中延续地开展创新工程研究。2012年到2020年,本学科的创新项目主要集中于农民福祉测量和精准扶贫两大主题,其中前4年为农民福祉,后5年为精准扶贫,但每年都会侧重于不同的专题。在我们的概念中,贫困即福祉缺失,脱贫即福祉增进,最终落脚于能力与福祉,区别主要在于对象的不同。前4年的农民福祉研究不仅契合了国内对人民福祉概念和理念的熟悉和接纳过程,也为近年来的精准扶贫研究培育了学术基础。精准扶贫研究则可以视为农民福祉研究的延展。

二是连续开展国情调研。2012年以来,研究室连续开展国情调研。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重点承担单位组织实施了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以团队名义承担了总课题协调组的方案和问卷设计、数据处理、总报告撰写等任务,团队成员还承担11项村庄调研子课题。百村调研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2020年结项,团队成员对贫困村扶贫和脱贫持续开展跟踪调研,研究结论落脚到对内生发展的阐发,成果得到院领导高度认可。在此期间,研究室还申请在神农架林区设立所级国情调研基地,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并在湖州基地开展农民福祉测量调研。此外,研究室成员还申请设立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因残因病致贫人口长期扶持政策调研”。国情调研与创新工程、对策研究项目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是围绕重大现实问题和中央决策需求开展学术和对策研究。近年来本学科所开展的院所课题之外的学术研究和对策研究几乎都是围绕脱贫攻坚重大现实问题以及中央决策需求而展开的。学术研究方面,本学科先后于2015年承担院马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人民福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6年承担了院党组决定立项和交办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报告》(扶贫蓝皮书)研创工作,2017年承担了中农办委托的“研究宣传扶贫标准”课题,2017年申报承担院创新工程重大研究项目“实施脱贫攻坚和共享发展战略研究”,2020年申报承担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等研究课题。应用研究方面,本学科主要承担了来自原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委托的研究课题和工作任务,其中典型的是扶贫办连续委托的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项目以及国家统计局委托的农民工市民化监测项目以及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特点及政策需求研究。对策研究方面,本团队先后承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央交办研究任务,还承担了多项中办、国办的临时委托研究任务。

四是坚持协作与分工相统一的团队工作机制。贫困与福祉研究室长期坚持集体协作与合理分工相统一的团队工作机制。一方面通过集体协作完成任务量大的单体研究任务,例如《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报告》《中国减贫与发展:1978~2018》《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等;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实现团队成员间的合理分工,追求术业专攻和个人发展,鼓励个人按照兴趣培养专长,例如分别侧重于发展理论、福祉理论、政策评估、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理论等。

五是注重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尽管这些年来本团队面临的“任务型”研究需求大,乃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本学科仍重视尽可能地在完成任务之余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在农民福祉测量研究中,我们注重开展居民福祉基本理论的研究,一方面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对接,坚持客观福祉与主观福祉相结合的基本导向。2013年底,本课题组以“城镇化加速发展背景下福祉测量及其政策应用”为主题,承担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3•经济学),邀请多位国内外学者参会,适逢中共十八届三中提出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施政理念。2014年,课题组出版《福祉测量:理论、方法与实践》。在精准扶贫创新研究中,本学科注重对包含福祉缺失意蕴的能力贫困理论的吸收借鉴,以其作为考察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政策的基本视角。课题组对全面脱贫与精准扶贫思想与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建立有机联系,对新时期反贫困战略转型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有机联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2020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承担或参与了3项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分别是202011月举行的“中国减贫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丛书》发布会”、202012月举行的“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以及20217月举行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四、融合发展成效

八年来,通过以基础理论研究指导应用对策研究、在应用对策研究中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式,贫困与福祉研究团队以集体及个人名义发表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对策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理论研究方面,课题组在总结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尤其是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成就和经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报告》(20162017)、《中国减贫与发展:1978~2018》(专著)、《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专著)、《中国的脱贫之道》(中英文双语专著)、《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实践深化研究》(论文)、《走向共同富裕的解决相对贫困思路研究》(论文)、《习总书记扶贫论述铸就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论文)等成果上。在学术研究方面,课题组在居民福祉理论内涵及测量、福祉决定、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福祉测量:理论、方法与实践》以及历年的创新工程结项研究报告上,这些报告连续3年被鉴定为优秀成果。在应用研究方面,课题组形成了脱贫效果评估的方法、程序和经验,主要体现在连续3年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开展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以及抽查工作。在对策研究方面,课题组多项上报成果获得中央领导人批示,并且受邀参加了脱贫攻坚奖评选、脱贫攻坚白皮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白皮书、脱贫攻坚精神阐释、共同富裕高端智库研究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由于贫困与福祉研究团队的辛勤耕耘以及全所其他同志所开展的脱贫攻坚研究,农村发展研究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当然,本团队也深知,对策研究要紧扣时代主题,基础理论研究永无止境。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以及现代化进程进入新时代,贫困与福祉研究的范式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既要更加注重国际接轨,又要立足中国实践,实现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更好地推进解决相对贫困和增进农民福祉的事业。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