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所内动态
魏后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全域治理(2021-12-3)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1-12-03 10:15:00

魏后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全域治理

 

2021年11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演讲题目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全域治理”。以下是演讲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期。乡村振兴是产业、文化、生态、人才和组织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将提升乡村品牌价值,乡村品牌建设将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村环境的治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差距。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前些年我们所曾做过研究,按照2035年目标值测算,2018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程度为66.1%,处于中期阶段。如果按照现有速度推进,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总体上是可以达到的。但农村居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文化素质、农村公共服务和农村环境治理成为突出的短板。其中,农村环境治理短板集中体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

从农业面源污染看,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增产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了严重的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和强度已持续下降,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化肥农药施用强度仍处于高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国际安全上限,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任务仍十分艰巨。

从农村人居环境看,经过三年的整治行动,农村“脏乱差”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村容整洁目标基本实现,但由于农村建设投资长期不足,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仍然较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仍需持续努力。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2020年全国乡仅为48.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严重滞后;农村建筑垃圾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处理方式落后、资源化利用率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地下管网设施普遍落后,新建厕所的适用性也有待加强2020年,全国乡污水处理率只有21.7%,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只有13.4%。

在新时期,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宜居新乡村,必须把农村环境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主抓手,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向全域化、多元化、长效化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水平。农村环境优化有助于乡村品牌建设和价值提升,从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能力。

一是树立全域治理理念。全域治理是空间全覆盖的综合治理,它是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全域治理视野下,应统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土环境治理和小流域治理,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从局部村庄整治转向全域治理;要畅通部门和地区间沟通机制,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科学性和实施效果;继续深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农村厕所粪污治理,重点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工作。

二是探索多元治理模式。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村庄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不同地区农村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环境问题差异较大。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实行分区分类差异化推进策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制定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地下管网等设施建设和运营,广泛吸引全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三是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中央财政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规模,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财政支持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财政平衡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防治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积极调动村集体和农户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设施共建共担机制和管护营运长效机制。

四是提高数字治理水平。信息化进程一般分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农村信息化应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三化”融合、协同推进。要抓住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积极开展智慧村庄试点,用数字化赋能农村网格化管理,将农村环境治理纳入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和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高农村环境数字治理水平。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