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第八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河南许昌举行(2012-11-28)
作 者: 刘龙飞     发布时间: 2012-11-28 08:55:14

 

第八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河南许昌举行,学者、官员、农民共寻中国式城镇化之路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路径。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的集聚发展,带来了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而农村城镇化又加快了农业社会的现代化步伐。在城镇化过程中,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第八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的关键词,1124日至25日,河南许昌,“农村城镇化与农村产权制度变革”在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三农”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和农民代表的言论博弈中,于已入寒冬的中原大地冲出一道思想暖流。

 

“大农业”助推城镇化我们应该打开两扇门:一扇是城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一扇是土地固化的大门,让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流入乡村,渗入土地,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什么是农村城镇化?当前中国农村城镇化现状如何?论坛一开始,这一问题便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议。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是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的常客。他认为,中国农村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农村人口减少和农村城镇化,当今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我们应该打开两扇门:一扇是城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一扇是土地固化的大门,让更多的现代生产要素流入乡村,渗入土地,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徐勇认为,要通过实行“地权流动,资本引导”,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方式,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带来了一组有关农业现代化的权威数据。

 

“根据农业部今年的统计,全国经营土地3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887.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了60多万个,还有28万家产业化农业经营组织。”他指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不仅能够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还能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推动农村城镇化。

 

张红宇的观点得到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的赞同。后者在发言中认为,要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收入翻番等目标,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作为“2012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年度人物”,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一上台便掌声一片。今年58日,西辛庄村挂牌为“西辛庄市”,成为全国首个“村级市”,李连成也因这个有争议的行为成为“名人”。李连成说,他理解的农村城镇化,就是农村有更好的医院,孩子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农民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不能将农民“赶上楼”

 

农民将土地变成资本入股,再用公司化的方式经营,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公司资不抵债破产了,集体土地使用权是要被拍卖的,农民的权益如何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误区,在第八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与会人员亦进行了多方“会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农业需要规模经营,但并不意味着规模越大越好,要以能否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否保障农民长远利益作为衡量标准,“农业规模化需要土地流转支撑,有些地方在土地流转之后搞农民股份制经营,农民将土地变成资本入股,再用公司化的方式经营,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公司资不抵债破产了,集体土地使用权是要被拍卖的,农民的权益如何保护?”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则表达了对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集中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担忧。“近年来,部分地方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为名将农民‘赶上楼’,带来了很多社会隐忧。”刘延宁说,这种“大跃进”式的城镇化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做法是将农民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来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邓大才带来的一组数据为刘延宁的观点提供了支撑。邓大才认为,“农地流转纠纷”正在成为农村社会重要的不稳定因素,“201213月,我们对全国31个省市区289个村6192户农户进行了调查,约有34.7%的农户进行过农地流转,在这部分农户中,约有24%曾因此发生过纠纷。”

 

郑州大学教授樊红敏则从权力和文化角度对农村城镇化进行了分析。她提出,让农民“上楼”更多是从公权力的角度来解决土地问题,但在宗族观念依然强大的传统中国农村,这种忽视文化因素的做法,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以农民为主体。”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我建议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00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的完全流转,企业也才能在农村安心发展。

 

——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大午

 

学者、官员的观点碰撞,给第八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带来了一次次“思想风暴”,而几位农民企业家和基层代表的发言,则成为会场上的一股清新之风。

 

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大午是“2012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年度人物”之一。他认为,企业在向农村扩张的过程中,受到农地产权制度模糊问题的严重制约。“我建议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到100年。”孙大午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的完全流转,企业也才能在农村安心发展,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住’、‘社区怎么建’、‘粮食如何保’等问题。”河南省许昌县将官池镇副镇长王占军表示,可以通过土地整合、社会资助、市场运作、群众自筹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通过新型社区建设解决居住问题,通过土地复耕来解决粮食问题。

 

来自江苏省沛县的农村基层工作者魏垂敬以该县胡楼村的经验为例,强调农村城镇化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村民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变“被上楼”为“要上楼”。

 

对于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总结道,农村城镇化需要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城市和农村可以互相提供资本和市场,“在资本下乡的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好土地、劳动和资本的产权收益,关键是要改革产权制度。”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