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发布会新闻稿(2019-4-29)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9-04-29 09:21:00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

 

(一) 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 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 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 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本书的报道请以本新闻稿为准。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

发布会新闻稿

News Release

 

 

20194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共同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

绿皮书关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在翔实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得出深刻且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结论。全书包括总报告、专题篇和热点篇三个部分。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19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专题篇共有7篇研究报告,着重对2018年农业农村经济重要领域的变化和2019年走势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居民收支与贫困人口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价格运行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等。热点篇共有6篇研究报告,涉及农业绿色发展中化肥减量与有机肥替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闲置及整治、农地与农房融资担保、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等重大和热点问题。

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农业绿色发展有力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综合效益得到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下降到7.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2018年,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优化。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8%;总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产0.6%,粮食总产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大豆种植面积84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总产量1600万吨,比上年增长4.8%

2018年,棉花和糖料生产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到3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减少到128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5%;糖料种植面积增加到1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5%。全年棉花产量610万吨,比上年增产7.8%;油料产量3439万吨,比上年减产1.0%;糖料产量11976万吨,比上年增产5.3%

2018年,肉类产量略有下降。猪牛羊禽肉产量8517万吨,比上年下降0.3%。其中,猪肉产量5404万吨,比上年下降0.9%;牛肉产量644万吨,比上年增长1.5%;羊肉产量475万吨,比上年增长0.8%;禽肉产量19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

2018年,水产品产量6469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18万吨,比上年增长2.3%

2018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跌0.9%。其中,农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2%,林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跌1.1%,饲养动物及其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跌4.4%,渔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全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6%;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69,比上年下降0.02。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5996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42.0%;经营净收入5358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27.9%;转移净收入2920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26.8%;财产净收入342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3.3%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646元,在消费支出中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0.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2018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增耕地灌溉面积72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万公顷;“宽带乡村”“百兆乡村”示范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以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以及“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治理不断推进。

展望2019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农产品市场可能会出现波动,但农产品价格运行在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预测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7万亿元,实际增长3.5%;粮食总产量将增加到6.7亿吨,猪肉将减产到5200万吨;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在5%以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加到1.6万元,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将下降到2.66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2018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水果国际贸易出现逆差

绿皮书指出,2018年,中国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进口。虽然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减少,特别是自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减少,但是部分农产品进口同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增长速度,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特别的,全年菜油进口量比上年增长约70%,蔬菜进口额比上年增长约50%。与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长期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农产品进出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水果国际贸易出现了逆差。

1.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

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中国对进口美国农产品采取反制措施,加征关税。201838日,美国认定包括从中国进口在内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决定于3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自4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农产品等进口中止了关税减让义务,即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对进口原产于美国的水果及制品加征15%的关税,对进口原产于美国的猪肉及制品加征25%的关税。

2018615日,美国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其中76日起对约34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同日起对进口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牛肉、水产品等多类农产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

2.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扩大

中美经贸摩擦虽然给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带来影响,从而改变了中国进口农产品来源地结构,但是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总体没有根本性改变。

根据农业农村部资料本报告中有关农产品进出口,2018年,中国进口农产品137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比同年出口农产品增长速度快3.4个百分点;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573.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0.6亿美元,增长14.0%。相对农产品进口,201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幅度较小,继续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全年农产品出口79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但是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估计高于国内农产品市场扩大的增长速度。

2018年,粮油继续保持较大规模进口和较小规模出口态势,其中食用油籽和食用油(包括国内油料和粮食口径中的大豆)净进口额最大,粮油净进口合计金额接近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总体规模。全年进口食用油籽(含大豆)417.5亿美元,出口食用油籽17.1亿美元,净进口食用油籽400.4亿美元;进口食用植物油58.6亿美元,出口食用植物油3.1亿美元,净进口食用植物油55.5亿美元;进口谷物59.4亿美元,出口谷物11.0亿美元,净进口谷物48.4亿美元。三项合计为504.3亿美元,与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相差69.5亿美元,占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的87.9%

2018年,尽管中国粮油国际贸易逆差占比高,但是谷物进口继续较大幅度减少。全年进口谷物2050.2万吨,比上年减少509.9万吨,下降19.9%,这是自2015年中国谷物进口超过3000万吨后第2年较大幅度的减少。大豆虽然进口规模有所缩小,但是规模仍然庞大,数倍于国内产量。2018年,进口大豆8803.1万吨,比上年减少749.5万吨,下降7.9%;进口大豆大约是国内当年产量的5倍。

3.水果国际贸易出现逆差

一些农产品及其制品进口数量出现快速增长。2018年,进口菜油129.6万吨,比上年增加53.9万吨,增长71.2%;进口食糖279.6万吨,比上年增加50.6万吨,增长22.1%;进口棉花162.7万吨,比上年增加26.4万吨,增长19.4%

水果国际贸易罕见地出现逆差。2018年,进口水果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出口水果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水果进出口规模都较大,但2018年水果进口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水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格局。全年水果国际贸易逆差12.6亿美元。

进口增长较快的,还包括贸易顺差较大的蔬菜和水产品。2018年,进口蔬菜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0%;进口水产品14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0%。虽然蔬菜和水产品进口全年高速增长,但蔬菜和水产品保持较大规模贸易顺差的格局没有改变。蔬菜和水产品是两大类出口农产品,出口金额大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其中蔬菜贸易顺差超过140亿美元,水产品贸易顺差接近75亿美元。

2018年,出口蔬菜152.4亿美元,由于蔬菜出口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进口,但是蔬菜进口基数较小,虽然导致蔬菜贸易顺差小幅度下降,但全年蔬菜贸易顺差仍然达到144.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7%

水产品出口增速虽然有所加快,但进口增长更快,国际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18年,中国水产品出口22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8亿美元,增长5.6%,增速比上年加快3.6个百分点;水产品进口148.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5.1亿美元,增长31.0%,增速比上年加快9.8个百分点。受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增长影响,水产品国际贸易顺差缩小到74.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9%

水产品在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环境和一些贸易伙伴改变对中国出口政策等的影响,加上国内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以及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而水产品进口则出现需求强劲势头。

4.国内供给偏紧的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总体上说,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影响农产品进出口格局变化。国内某种农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表明该种农产品国内市场供给过于充裕,则该种农产品当年进口量可能下降明显。国内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表明该种农产品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偏紧,则该种农产品当年进口量增长较快。

受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影响,在谷物进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玉米进口较快增长。2018年,中国进口玉米352.4万吨,比上年增长24.7%;出口玉米1.2万吨,比上年减少85.8%2018年中国进口玉米快速增长,出口玉米快速下降,尽管进口玉米规模相比国内产量很小,出口玉米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玉米进出口格局变化反映国内市场价格走势会影响玉米国际贸易变化。

2018年,中国牛羊肉进口规模大,增长快,估计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偏紧、价格上涨预期明显等影响大。全年进口牛肉103.9万吨,比上年增加34.4万吨,增长49.5%;进口羊肉31.9万吨,比上年增加7.0万吨,增长28.1%

2018年,国内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大,虽然下半年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但全年猪肉价格水平总体低迷。受国内猪肉价格波动影响,2018年猪肉猪杂碎进口都出现下降。全年进口猪肉119.3万吨,比上年减少2.0%;进口猪杂碎96.1万吨,比上年减少25.0%

与国内猪牛羊肉产量比较,发现国内猪肉产量减少与进口猪肉和猪杂碎数量减少方向相同,牛肉和羊肉产量增长与进口牛肉和羊肉数量增长方向也是相同的。这一现象表明,进口猪牛羊肉已经成为国内供给的一部分,共同构成国内猪牛羊肉市场运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国内产量与进口量之间“此增彼减”关系,或者说进口量增长过快冲击国内市场和国内养殖业。

这几年中国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简称“双反”)等有效贸易救济措施,而不是单纯地靠提高国内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力度来“抵御”进口冲击,同时又有效地避免WTO成员对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非议,“双反”等措施总体有效。受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等因素影响,2018年中国大麦进口明显减少。全年进口大麦681.5万吨,比上年减少204.8万吨,下降23.1%

部分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甚至水果等由长期国际贸易顺差转变为逆差格局,反映了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内外贸易条件的变化。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国外国内农业资源以及协整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这将是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8-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2018年我国农民增收最主要来源是非农产业收入

绿皮书指出,从来源来看,工资性收入增加仍然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最大贡献因素。2018年,农民工资性收入5996元,比上年增加498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2.0%;经营净收入5359元,比上年增加331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7.9%;转移净收入2920元,比上年增加317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26.8%;财产净收入342元,比上年增加39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为3.3%

农民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的结果。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民工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农民工就业人数小幅度增长,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比上年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比上年增长0.9%。在农民工人数稳定增长的同时,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7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8%

分就业区域来看,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数量增加。201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15808万人,比上年减少185万人;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在全国占比54.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12044万人,比上年增加378万人;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在全国占比41.8%,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农民由此获得的相关收入增长也较快。2018年,农民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收入和出租房屋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6%19.4%,带动农民人均财产净收入比上年增长12.9%,达到342元。全年农民人均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1869元,比上年增加232元,增长14.2%,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9.6%

2018年,非农收入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贡献因素。全年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增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近70%,加上经营净收入中二、三产业增加的净收入,三项合计近90%。在经营净收入中,农业净收入增长仍然相对缓慢,而牧业收入则出现了下降。2018年,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3489元,比上年增加98元,增长2.9%,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仅有8.3%。其中农业经营净收入2608元,比上年增加84元,增长3.3%;牧业经营净收入575元,比上年减少11元,下降1.9%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格局与全国农民基本一致,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2018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627元,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42.0%;人均转移净收入2719元,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39.6%,贫困地区转移净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农村一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较低但没有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十分困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要任务是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较快增收。2018年,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占全国20%农民的最低收入组居民收入增长也很快,但是农村中等偏下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仅有1.9%,农村中等偏下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仅增加159元,不及低收入组农民的一半,反映这部分群体增收更加困难。脱贫攻坚,如何避免“断崖效应”,采取有效措施让收入水平临近贫困标准但又高于贫困标准的农民实现增收,是需要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时必须着力解决的难题。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2018年我国农村和农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绿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农村和农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1.乡村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促进了乡村消费市场较快扩大。2018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35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比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1.3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比重为14.5%,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

乡村消费较快增长,对稳增长做出积极贡献。据测算,2018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农村消费较快增长,成为稳增长的积极力量。

2.农民扩大消费倾向更高

乡村消费较快增长,主要是农民消费支出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212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7%,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3.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8.4%,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速快3.8个百分点。与城镇居民相比,全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高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1.9个百分点,表明农民消费倾向更高。

2018年,农民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达到0.99,意味着农民几乎把新增收入部分全部用于消费。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为1185元,而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169元,二者仅相差16元,表明农民消费增长潜力大。收入是扩大农民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只要农民实现增收,就会转化为消费。

3.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农民消费较快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民提高消费水平更加迫切,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定增加,且具有普遍性,这让广大农民尽快提高消费水平成为可能。比较而言,农民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不同群体居民消费改善具有收敛性,农民消费结构变化与城镇居民具有相当大的相似性。2018年中国农民消费较快变化是居民消费处于加快升级阶段的典型反映。

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作用下,在农民迫切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更好发展推动下,农民消费支出除衣着外其他所有消费项目较上年名义增长速度都呈现加快态势;农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民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等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

2018年,在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金额最高,但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全部消费支出。全年农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3646元,比上年增加230元,名义增长6.7%。农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0.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48元,比上年增加36元,名义增长5.9%

农民居住消费支出增量最大,作为农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明显。2018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661元,比上年增加307元,名义增长13.0%,在农民消费支出中比重上升到21.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农民家庭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增速明显加快。2018年,农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20元,比上年增加86元,名义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农民生活用品及服务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为5.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农民交通通信消费呈现加快增长态势。2018年,农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1690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名义增长12.0%,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交通通信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为13.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农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也呈现加快增长态势。2018年,农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302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名义增长11.1%,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为10.7%,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最快,所占比重提高最多。2018年,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240元,比上年增加181元,名义增长17.1%,在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比重上升到10.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与城镇居民消费相比,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明显,但这一差距低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率为(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2.15,比上年下降0.08,表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缩小速度快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速度。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22-2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我国森林旅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绿皮书指出,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和康养超过16亿人次,相比2017年增长超过15%,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近1.5万亿元。森林公园建设在森林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森林公园建设试点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县级相结合的三级森林公园体系。特别是,2010年以后森林公园建设进入质量提升阶段,更加注重以满足国民休闲需求为导向,行业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森林旅游快速发展。2017年相比2009年,森林公园数量增长42.60%;森林旅游人数增长189.76%,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增长386.73%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98-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当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

绿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

第一,渔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有待协调。一方面,一产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国渔业二、三产业比重仅为50.38%,远低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70%以上的水平。主要原因是水产品加工率和加工水平低和休闲渔业起步晚与消费带动不足并存。另一方面,优质、安全、健康、便利水产品供给相对短缺,产品结构需调整。目前我国水产品大路货充斥市场,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较小,养殖或流通环节违禁中间品滥用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对市场信心与消费者需求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削弱了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渔业生产受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养殖方面,作为我国水产品供给的重要来源,养殖水域空间受挤压。高密度水产养殖造成的水资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保督查高压态势减少了养殖水域,“一刀切”“一关了之”的现象严重。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较2015年的846.50hm22017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744.90hm2)减少了12%以上。捕捞方面,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渔场荒漠化趋势明显,国内渔业资源恢复与保护形势严峻。据2018年在我国沿海和长江典型渔村的调研,渔民普遍反映近海、长江捕捞资源数量较生产责任制初期减少了80%以上,且呈明显的低值化、幼小化、性成熟提前趋势。

第三,水产品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一是水产品出口市场疲软和全球需求不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水产品被列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首批加征关税清单,已于20189月对我国水产品加征10%的关税税率,可能进一步提升为25%的加征税率,出口不确定性预期凸显。二是水产品出口遭遇国际同质竞争压力大。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对我国水产品替代性强,加上我国水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水产品出口同质竞争形势严峻。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153-15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未来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将形成“买全球卖全球”新格局

绿皮书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974亿元,折合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6亿美元,增长8.9%。在对外非金融类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总计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净额为25.1亿美元,按同比类推,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约为20亿美元。2017年与2018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有所下降,在对外整体投资技术性调整的背景下具有合理性。但是必须要看到,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未来趋势一定是增长的:一方面,中国农业生产不仅存在资源性短缺,同样存在结构性短缺,中国市场对全球农业生产存在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具备全球配置农业资源的能力,农业对外投资不仅作为农产品贸易的一个延伸,同时必将独立发展壮大,未来农业对外投资势必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新格局。

当前农业对外投资存在两个平行的维度。

一个维度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全通过规范方式进行的农业对外投资。根据近年来的《中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分析报告》,不难发现,这类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以2016年为例,中国对外农业投资流量32.9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17.1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加坡(7.7亿美元);大洋洲8.1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新西兰(4.5亿美元);欧洲3.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俄罗斯(2.9亿美元);非洲1.8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毛里塔尼亚(0.6亿美元);北美洲0.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美国(0.2亿美元);南美洲2.3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巴西(2.0亿美元)。境外企业设立数量分布主要也是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具体国家为俄罗斯(89家)、老挝(85家)、缅甸(57家)、柬埔寨(49家)、美国(44家)。从利润水平来看,目前规范的农业对外投资盈利水平非常有限。

另一个维度则是游离于现有制度框架外的农业对外投资,尽管没有确定统计,通过对相关企业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存在大量的对农业资源富集地区的农业投资,如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农业对外投资的基本特征:与正规投资所不同的是,农业对外投资往往投资规模并不大,但是利润水平往往比较可观。对比两种投资模式,不难得出:除战略性投资外,以获取农业资源为目的的农业对外投资更倾向陷入困境;而以获取农业收获为目的的投资相对更容易获得收益。显然,农业作为全球竞争性行业,在整体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投资需要更多地考虑成本收益的因素,所以当前海外农业重资产模式需要检讨。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166-16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指出——

我国东部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达13.5%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日益普遍。2018年,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平均为10.7%。按四大区域分析,东部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西部次之,东北第三,中部最低;按村庄区位条件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按地形来看,平原农区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丘陵地区最低;从贫困角度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农村宅基地闲置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家庭成员长期外出务工和城镇有其他住房。分区域看,城镇有其他住房是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宅基地闲置的最主要成因。随着村庄离中心城市距离加大,家庭成员长期外出务工原因对宅基地闲置程度的影响增加,而城镇有其他住房原因的影响减弱。为盘活和重新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各地开展了农村宅基地整治,而主要做法、安置补偿方式、推广条件等方面有所差异。针对农村宅基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分区分类推进宅基地整治、适度放活宅基地流转范围、提升农户参与度、完善补偿标准、多渠道筹集资金、提升退出宅基地复垦率等。

   绿皮书课题组于20191~2月对140个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状况及成因进行考察。2018年,140个样本村庄共有76446宗宅基地,其中闲置或废弃的宅基地高达7266宗,样本村庄的宅基地闲置率平均为10.7%。宋伟等研究结论显示,2009年中国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率平均为10.2%。与此次抽样调查结果差异不大,可以认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率大致维持在略高于10%的水平。

中国自然条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地域差异明显,宅基地的闲置状况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样本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低的只有0.3%,最高的达到71.5%。从调查村庄宅基地闲置率的分布来看,42%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在5%以内,20%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在5%~10%13%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在10%~15%8.6%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在15%~20%11.4%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在25%~30%,另外有5%的村庄宅基地闲置率高于30%

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区域统计分析,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藏12个省份;东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村庄宅基地的闲置率分别为13.5%7.7%11.4%11.1%,呈现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东北第三、中部最低的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城镇化率及城乡协调水平更高,农民转为市民的成本支付能力更强,由此引起的宅基地闲置更为普遍。此外,比较各区域内部样本村庄宅基地闲置率的差异情况,东部地区内部各村庄的宅基地闲置率标准差为1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宅基地的闲置率最低,而且区域内部各村庄宅基地闲置状况的差异最小,标准差为8.5%。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宅基地闲置率居中,但区域内部各村庄宅基地闲置状况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地区,标准差值高达15.4%。因此,宅基地闲置状况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未来宅基地整治对策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

    贫困村表征着贫困程度的差异,从省定以下贫困村到省定贫困村再到国定贫困村,村庄的贫困程度在加深。从调查结果看,国定贫困村和省定贫困村的宅基地闲置率分别为12.1%13.8%,省定以下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宅基地闲置率依次为10.1%10.4%(见表5)。深度贫困村及其周边地区普遍缺乏产业支撑,外出务工成为重要的生计方式,因难以支付完全城镇化所需成本,外出务工群体难以留在城市,只能阶段性返乡,宅基地闲置程度较高。而省定以下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家庭,则因村子区位条件较好,或更容易居住在城市,宅基地闲置率要低。

(参见《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p232-23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月)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