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魏后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2020-12-18)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0-12-18 18:21:00

魏后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

2020年12月14-15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的“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隆重召开。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农村发展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减贫理论与实践”专题论坛上,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所长做了“中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的发言。以下是他发言的主要内容: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全力加大资金投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扶贫规划与政策措施推动扶贫方式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转变,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这是中国农村减贫取得成功的“三大基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世界上最快速的经济增长,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农村贫困发生率由97.5%下降到0.6%。在这41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共减少了7.65亿,平均每年减少1866万人。这种长达40多年的持续大规模减贫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1979-2019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5%。这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7%,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3%分别比城镇居民增速高0.5和1.0个百分点。中国持续推进的大规模快速城镇化也有利于农村减贫。城镇化不仅通过城乡迁移减少了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农村人口,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农村减贫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年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脱贫攻坚战。五年多来,中国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3年到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实际增速9.7%,比同期全国农民平均增幅高2.2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水平67.0%提升到72.2%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在稳步推进。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当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将使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实施的脱贫攻坚战,不仅整体消除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现象,而且创造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总体上看,中国的脱贫攻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传导压力,建立落实台账,压实脱贫责任,加大问责问效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调动各方面资源投入,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大规模资源投入机制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扶贫体系。

三是坚持精准方略,多措并举提高脱贫实效。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摸清贫困状况、精准查找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高精准扶贫靶向性,增强脱贫实效,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四是坚持农民主体,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贫困农民家庭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充分调动贫困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源上阻断绝对贫困代际传递,鼓舞贫困农民自主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素质。

五是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培育减贫长效机制。无论是产业扶贫还是金融和消费扶贫,都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长效扶贫产业发展,探索推广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贫减贫作用,建立农民稳定增收减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反贫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中国的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减贫战略将迎来三大转变,即由绝对贫困治理向相对贫困治理转变,由收入贫困治理向多维贫困治理转变,由超常规扶贫攻坚向常规性贫困治理转变。在新形势下,中国减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减贫工作方式将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全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将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农村减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需要明确常规化、制度化的贫困治理思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贫困标准和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