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新著简介
崔红志:村庄整治效果和影响的实证研究(2015-09-23)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5-12-25 16:14:00

 

 

    近年来,我国村庄整治呈现普遍化、加速化的趋向,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地方实践探索[1]。与其他地区相比,河南省村庄整治的迫切性可能更强。

河南省历来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在现有农业技术和装备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河南省要继续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是一个基础性前提。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省也已经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大省,城镇化和工业化也需要土地2。为了解决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的用地矛盾,河南省尝试采取村庄整治的方式,将农民迁移到新建的社区居住,然后把农民宅基地集中起来,统一整理复耕还田;村庄整治后所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等制度安排,有偿调节到城镇使用3。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省的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数量大、基础设施较差。村庄合并将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会提高公共资源投入的规模效率。

但是,村庄整治需要社会、经济、法律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条件。而且,村庄整治不仅会产生前述几个方面的积极效应,也会引发一系列诸多连带、连锁效应,农民的就业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农村社会结构以及农村治理方式等多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开展村庄整治成了摆在河南省决策层和具体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2012年初,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成“土地综合整治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支撑作用”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本书是该项研究课题的成果。

    本项研究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展村庄整治需要哪些条件;二是村庄整治已经产生了哪些积极效果和问题;三是村庄整治对未来农村发展、农村治理、农民生计保障等方面有哪此影响。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村庄整治的个案调研报告。第三部分是农户案例。“第一部分总论”中各章节的撰写者分别是: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附录3,崔红志;第二章、第九章、附录2,李越;第三章,张军;第四章,朱宇峰、熊广成;第七章,刘长全;第八章、附录2,张鸣鸣;第十一章,孙翠芬。“第二部分村庄个案研究”,共包括l 7个村的个案,其中个案12378由崔红志撰写;个案151617由刘长全撰写;个案451314由张鸣鸣撰写;个案691011由李越撰写;个案12由谈小燕撰写。“第三部分农户访谈个案”主要由参与调查的课题组成员及研究生撰写。全书由崔红志统稿。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承担了课题调研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农户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和聘用的学生共同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志雄、苑鹏、谭秋成、李人庆对本项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

  

  崔红志

20155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导论…………………………………………………………………………………………………003

  问题的提出……………………………………………………………………………………………003

  研究的问题……………………………………………………………………………………………003

  调研地点和调研方法…………………………………………………………………………………004

  主要发现………………………………………………………………………………………………005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009

    村庄整治的必要性……………………………………………………………………………………009

    村庄整治的基础条件…………………………………………………………………………………011

    村庄整治的效果………………………………………………………………………………………013

    推动村庄整治的机制设计……………………………………………………………………………016

    简要的结论与展望……………………………………………………………………………………018

第三章  村庄整治的背景、理论依据和意义………………………………………………………………019

    社区发展理论及国际经验……………………………………………………………………………019

    村庄整治的背景………………………………………………………………………………………022

    村庄整治的理论依据…………………………………………………………………………………027

    村庄整治的作用和意义………………………………………………………………………………031

第四章  村庄整治的潜力……………………………………………………………………………………037

  村庄整治的相关概念…………………………………………………………………………………037

  河南省村庄现状分析…………………………………………………………………………………038

  河南省村庄整治潜力预测……………………………………………………………………………040

第五章  村庄整治的模式……………………………………………………………………………………047

    范围与选址……………………………………………………………………………………………047

  推动主体………………………………………………………………………………………………048

  实施及完成情况………………………………………………………………………………………051

    建设方式和房屋类型…………………………………………………………………………………051

  资金筹集与基础设施配套……………………………………………………………………………052

  补偿及奖励政策………………………………………………………………………………………057

第六章  村庄整治面临的挑战………………………………………………………………………………059

    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059

    资金约束突出…………………………………………………………………………………………061

    农民拆旧建新意愿存在着差异性……………………………………………………………………064

    农地确权尚未完成……………………………………………………………………………………068

第七章  村庄整治过程中的现代农业建设问题……………………………………………………………069

    引言……………………………………………………………………………………………………069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村庄整治的战略意义……………………………………………………………070

  村庄整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实际效果…………………………………………………………072

  村庄整治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078

  思考与建议……………………………………………………………………………………………086

第八章  村庄整治对农民福利的影响………………………………………………………………………091

    引言……………………………………………………………………………………………………091

    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福利基本状况…………………………………………………………………093

    村庄整治中农民福利的影响因素……………………………………………………………………100

    基本判断和政策建议…………………………………………………………………………………111

第九章  村庄整治与农村弱势群体权益保护………………………………………………………………115

  问题的提出……………………………………………………………………………………………115

  研究综述………………………………………………………………………………………………115

    村庄整治中的弱势群体………………………………………………………………………………118

  结论与建议……………………………………………………………………………………………123

第十章  村庄整治中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125

    农民补偿的问题………………………………………………………………………………………125

    政府、村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127

    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129

  农民的可持续性生计…………………………………………………………………………………133

第十一章  稳步推进村庄整治的路径分析…………………………………………………………………13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有序推进村庄整治……………………………………………………………136

    深化改革,奠定有利于村庄整治的政策和制度环境………………………………………………138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资金瓶颈………………………………………………………………………139

    社区、产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142

    避免村庄整治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消极影响……………………………………………145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147

附录1  我国典型地区村庄整治的做法与评价……………………………………………………………150

附录2  山东省齐河县村庄整治的调查……………………………………………………………………155

附录3  郑州市农业产业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调查………………………………………………………166

第二部分  村庄个案研究

案例1  新型农村社区:郏县前王庄村……………………………………………………………………177

案例2  郏县龙湖新型农村社区:陈寨村…………………………………………………………………184

案例3  舞钢市枣园社区枣林村……………………………………………………………………………191

案例4  舞钢市张庄新型农村社区…………………………………………………………………………196

案例5  舞钢市丰台新型农村社区:杨泉村………………………………………………………………202

案例6  滑县锦和新城:睢庄村……………………………………………………………………………207

案例7  卫辉市焦庄新型社区………………………………………………………………………………215

案例8  卫辉市倪湾新型农村社区…………………………………………………………………………220

案例9  光山县江湾新型农村社区…………………………………………………………………………225

案例10 光山县上官岗新型农村社区………………………………………………………………………231

案例11 息县方老庄新型农村社区…………………………………………………………………………237

案例12 息县李楼新型农村社区……………………………………………………………………………240

案例13 兰考县董堂新型农村社区…………………………………………………………………………244

案例14 睢县龙王店新型农村社区…………………………………………………………………………250

案例15 睢县周堂乡丁营村村庄整治………………………………………………………………………256

案例16 夏邑县岐河乡蔡河村村庄整治……………………………………………………………………263

案例17 夏邑县太平镇三包祠村村庄整治…………………………………………………………………269

第三部分  农户访谈个案

引言……………………………………………………………………………………………………………279

  搬迁需求…………………………………………………………………………………………………281

  村庄整治的过程和规则…………………………………………………………………………………292

  补偿及分配关系…………………………………………………………………………………………308

  农民生活…………………………………………………………………………………………………315

  农业生产…………………………………………………………………………………………………329

参考文献………………………………………………………………………………………………………335

 



      如天津市的“宅基地换房”、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重庆的“地票交易”和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详见“第一部分总论”中的附录1

      据有关资料估算,20102020年,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供需差达到32200公顷,其中,以郑州、洛阳的供需差距最明显,分别达到了61909公顷和58017公顷。

      “人地挂钩”是国务院针对中原经济区实施的特殊政策。《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有效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用地矛盾”。“人地挂钩”比“土地增减挂钩”的灵活性强。有关“人地挂钩”较为详细的介绍,参见第五章、第六章的相关内容。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