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新著简介
崔红志等: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基于对江苏省姜堰市坡岭村的调查(2016-06-07)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6-06-07 15:38:00

 

        

   

中国国情调研丛书村庄卷

主编   

      张晓山

 

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研究

——基于对江苏省姜堰市坡岭村的调查

 

崔红志等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3月第一版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中国村庄调研”的成果。

    本书以江苏省姜堰市的坡岭村作为样本村,采取问卷调查、座谈、深度访谈、观察等多种调查方法,对村干部、6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60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三类群体进行了调查,设计了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口及60岁以下人口的格式化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本项调查共获取60岁以上老年人口调查的有效问卷39份;6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调查的有效问卷32份。

    本书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访谈信息,试图准确、全面地描述了老年农民的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收入与消费、健康状况、社会保障、社会联系、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分析和测算了老年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了增进老年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政策措施。

    本书的主要结论是:老年人口自评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较高,但客观指标的水平较低,老年人口在心理上能够适应(习惯、认可)现有的客观生活条件。仅仅以过往的收入和消费为参照系,以及对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认同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是形成老年农民主观生活质量与客观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一方面,不应因为老年农民较高的主观生活质量而放松或忽视改善老年农民的客观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如果想继续保持以及提高老年农民的主观生活质量,应继续完善惠农政策,尤其是瞄准农村老年人口的惠农政策。

 

 

 

第一章  总论……………………………………………………………………………………(1)

    调查内容、目的与意义…………………………………………………………………(1)

    () 调查内容………………………………………………………………………………(1)

    () 调查目的………………………………………………………………………………(2)

    () 调查意义………………………………………………………………………………(2)

    调查村及所隶属地区概况………………………………………………………………(3)

    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的方法……………………………………………………(4)

    () 生活质量研究的缘起…………………………………………………………………(4)

    () 生活质量所涵盖维度…………………………………………………………………(4)

    () 生活质量评价的方法…………………………………………………………………(6)

    生活质量维度的选取、调查方法与过程………………………………………………(8)

    () 本项调查所选取的生活质量维度和评价方法………………………………………(8)

    () 调查方法………………………………………………………………………………(8)

    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9)

    () 农业生产………………………………………………………………………………(9)

    () 村级财务和公共事业 ………………………………………………………………(10)

    () 村庄治理 ……………………………………………………………………………(10)

() 农村社会事业 ………………………………………………………………………(10)

    关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调查发现 …………………………………………………(11)

    () 老年人口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较高 ………………………………………………(11)

    () 老年人口的客观生活质量水平较低 ………………………………………………(12)

    () 老年人口较高的主观生活质量与他们的评价方式有直接关系 …………………(13)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评价 …………………………………………………(16)

    基本情况 ………………………………………………………………………………(16)

    土地流转及农业生产情况 ……………………………………………………………(18)

    () 土地承包 ……………………………………………………………………………(18)

    () 土地流转 ……………………………………………………………………………(19)

    () 农业生产情况 ………………………………………………………………………(21)

  义务教育 ………………………………………………………………………………(22)

    () 中小学设置 …………………………………………………………………………(22)

    () 农民对学校撤并的认识 ……………………………………………………………(24)

    () 农村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6)

  基层组织及治理 ………………………………………………………………………(28)

    () 党员数量及结构 ……………………………………………………………………(28)

    () 村民代表数量及特征 ………………………………………………………………(28)

    () 村党支部选举办法和程序 …………………………………………………………(30)

    () 村委会选举办法和程序 ……………………………………………………………(33)

    () 村两委干部的基本情况 ……………………………………………………………(33)

    () 对农村治理状况的扼要评价 ………………………………………………………(34)

  村级财务及公共事业发展 ……………………………………………………………(36)

    () 村级财务 ……………………………………………………………………………(36)

    () 公共事业发展及其资金来源 ………………………………………………………(37)

    () 对社区公共事业资金筹措机制的扼要评价 ………………………………………(39)

  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40)

(一)   农村社会救助事业 …………………………………………………………………(40)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3)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5)

    () 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扼要评价 ……………………………………………(47)

第三章  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形成机理 ………………………………(48)

  主观幸福感受 …………………………………………………………………………(48)

    () 生活满意度 …………………………………………………………………………(48)

    () 生活幸福感 …………………………………………………………………………(50)

    () 幸福感的代际差异 …………………………………………………………………(51)

    主观幸福感与客观福利 ………………………………………………………………(53)

    () 居住条件 ……………………………………………………………………………(53)

    () 生活条件 ……………………………………………………………………………(54)

    () 社会保障水平 ………………………………………………………………………(56)

    老年人幸福感的源泉——基于价值观的解读 ………………………………………(56)

    () 解决温饱是老年农民幸福的标杆 …………………………………………………(57)

    () 家庭和睦是老年农民最珍视的财富 ………………………………………………(58)

    () “要和自己比”是老年农民的幸福哲学 …………………………………………(60)

    () 近年来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增强了老人对美好生活的预期 ……………………(63)

    结论 ……………………………………………………………………………………(65)

第四章  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与消费 ………………………………………………………(66)

     老年人口收入的特征…………………………………………………………………(66)

  () 收入水平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体相当 ………………………………………(66)

    () 不同职业背景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及结构差异显著 ………………………………(67)

    () 劳动收入是传统老年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67)

    () 社会保障类转移性收入的保障功能日渐凸显 ……………………………………(69)

    () 子女的养老经济保障功能趋于弱化 ………………………………………………(70)

() 财产性收入近乎为零 ………………………………………………………………(70)

    老年人口生活消费的特征 ……………………………………………………………(72)

    () 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与当地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73)

    () 生存型消费明显 ……………………………………………………………………(73)

    () 享受和发展型消费的比重低 ………………………………………………………(75)

    () 人情往来消费成为老年农民的沉重负担 …………………………………………(75)

    () 医疗消费的比重较大,但老年农民的医疗服务

    利用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76)

    坡岭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7)

(一)  养老保障资源不足,传统老年农民晚年生活脆弱性较大 ………………………(77)

(二)  物质生活水平与其子女有较大差距,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79)

    () 晚年生活质量与老年人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80)

第五章  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 ………………………………………………………………(85)

  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 …………………………………………………………………(85)

    () 对样本描述性分析 …………………………………………………………………(85)

    () 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86)

    ()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88)

  公共卫生服务 …………………………………………………………………………(90)

    () 坡岭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90)

    () 坡岭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92)

  健康自评及影响因素 …………………………………………………………………(93)

    () 健康自评与年龄的关系 ……………………………………………………………(93)

    () 健康自评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94)

    () 健康自评与婚姻状况的关系 ………………………………………………………(94)

    () 健康自评与收入的关系 ……………………………………………………………(95)

    () 健康自评与是否患慢性病的关系 …………………………………………………(96)

  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 ……………………………………………………………………(97)

    () 心理健康与居住方式的关系 ………………………………………………………(97)

    () 心理健康与婚姻状况的关系 ………………………………………………………(97)

  健康状况与主观生活质量评价 …………………………………………………………(98)

    () 主观生活质量评价概述 ……………………………………………………………(98)

    () 不同身体状态下主观生活质量评价 ………………………………………………(99)

    () 不同心理状态下主观生活质量评价………………………………………………(100)

  政策建议…………………………………………………………………………………(102)

    () 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102)

    () 普及卫生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102)

    () 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103)

    () 积极弘扬孝文化,形成敬老爱老社会风尚………………………………………(103)

第六章  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104)

    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方式……………………………………………………………(104)

    () 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104)

    () 个人保障是老年人口最主要的生活保障方式……………………………………(104)

    () 社会保障在老年生活中的作用凸显………………………………………………(105)

    老年人口生活保障面对的问题………………………………………………………(107)

    () 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原因……………………………………………………………(107)

    () 土地保障功能弱化…………………………………………………………………(110)

    () 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较低…………………………………………………………(111)

    养老保障方式与主观生活质量………………………………………………………(111)

    () 不同保障模式下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112)

    () 不同保障资源占有情况与主观生活质量…………………………………………(112)

    () 社会保障资源与主观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113)

    结论与政策性讨论……………………………………………………………………(115)

第七章  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联系…………………………………………………………(117)

    社会参与………………………………………………………………………………(117)

    () 参与村委会选举……………………………………………………………………(117)

    () 参与公共事务………………………………………………………………………(118)

  社会支持………………………………………………………………………………(119)

  社会联系与主观生活质量……………………………………………………………(121)

    () 社会支持与老年入主观生活质量…………………………………………………(121)

    () 子女数量与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122)

    () 代际互动与老年入主观生活质量…………………………………………………(124)

第八章  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问题………………………………………………………(126)

  开展农民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126)

(一)  居家养老是适应农村老年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的养老方式…………………(126)

(二)  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居家养老面临严峻挑战…………………(128)

(三)  居家养老服务业得到了政府政策高度重视………………………………………(130)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探索…………………………………………………………(132)

    ()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过程………………………………………………………(132)

    () 服务对象……………………………………………………………………………(133)

    () 服务内容……………………………………………………………………………(133)

 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133)

(一)  服务提供能力与老年农民的服务需求有较大差距………………………………(134)

    () 缺乏资金可支撑性…………………………………………………………………(135)

    () 规范、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尚未建立………………………………………………(136)

    () 居家养老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136)

    进一步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137)

    () 进一步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137)

    () 实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138)

() 进一步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社会事业发展………………………………………(139)

第九章  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政策选择…………………………………………(140)

    改善农村老年人口客观生活质量,增进农村老年人口幸福感……………………(140)

    推动农村老年人口生活保障方式多元化……………………………………………(141)

    () 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141)

    () 建立有利于维护家庭保障的政策和制度…………………………………………(142)

    ()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143)

    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多层次的需求……………………………………………………(143)

    重视农村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的新特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方式……………(145)

附录1  农民养老困境的个案………………………………………………………………(146)

附录2  主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实际生活状况差异的个案……………………………(156)

参考文献………………………………………………………………………………………(161)

后记……………………………………………………………………………………………(164)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