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者论坛
【青年论坛】董翀:供应链金融比传统农业信贷更有效吗?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8-07-11 15:29:00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  董翀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农业供应链中贸易信贷与普通信贷谁更有效。

随着我国农业价值链转型升级,大量的小农户从价值链主导的现代农业中获益。与此同时,传统农业金融供给不足或在价值链中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信贷的成本较高,积极性不足,而普通农业信贷资金在农业领域也存在低效配置,比如信贷资金可能被用于消费性支出等。大量研究显示,农业供应链金融一方面借助互联合同、定向支付等手段限定了资金用途,确保资金直接被用于生产性资产投资与农资投入,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被用于控制农业生产流程和农产品质量,但也有研究显示,供应链金融也可能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对收入的影响不确定。

因此,我们希望弄清,农业供应链中,普通农业信贷与农业贸易信贷相比,哪种形式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更有效?从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进行分类后,其对哪类农户更有效?本文将传统农业信贷(不考虑消费信贷)和农业贸易信贷两种形式进行对比,从收入、农业资产投资、消费性支出、农产品质量四个方面分析两类信贷对非农业户、兼业户和纯农业户的影响效果。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至2014年在内蒙古两个市进行的调研,调研的对象包括来自4个县32个村的近500个农户。在方法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即首先,根据农户是否获得贸易信贷(或传统农业信贷),将样本农户分为两类:激励组——获得了贸易信贷(或传统农业信贷)的农户;控制组——未获得贸易信贷(或传统农业信贷)的农户。然后得出倾向得分值,实现多元匹配,并找到与激励组尽可能相似的控制组以降低样本选择偏误。最后,估计出其对应的平均激励效果。

本文样本中,来自W市和H市的样本各占一半。样本农户平均有3.53个生产环节涉及到贸易信贷,平均有1.55个生产环节涉及到借贷。由于贸易信贷是样本农户普遍获得的,获得贸易信贷的农户占比高达90.12%,为了深入分析贸易信贷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效果的影响,将样本农户分为“较少贸易信贷组”(少于等于3个生产环节涉及到贸易信贷)和“较多贸易信贷组”(大于3个生产环节涉及到贸易信贷)。由统计分析可知,相较于较多贸易信贷组,较少贸易信贷组的农户养牛年限明显更长,户主具有党员身份的明显更少,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也更少,而其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略高,到饲料销售点的距离也略远。

而根据农户是否有生产性贷款的行为,将其分为借款和未借款两组进行特征分析。相对于有贷款组,无贷款组的农户养牛年限明显更长,户主是党员身份的比例明显更低,社会资本明显更少,但到饲料销售点的距离明显更近,且更多的分布于W市。同时,无贷款组的农户平均年龄略大,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略少,到奶站的距离略远。

运用PSM方法分别对农户获得贸易信贷和贷款的效果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核匹配、相邻匹配和半径匹配三种方法得到的平均激励效果(ATT),结果显示,各方法下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模型稳健性较好。

回归结果显示,两种信贷方式均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可流动的生产性资产、消费性支出和技术培训服务的可得性有显著正向影响。相比之下,贸易信贷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及可流动的生产性资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影响系数也更大;但是普通信贷对消费性支出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影响系数也更大。

对样本农户按照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分类,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小于20%的视为非农业户,比重为20%~50%之间的为二兼户,比重为50%~80%的为一兼户,比重超过80%的为纯农业户。对四类农户样本进行回归后发现,总体上,兼业户,特别是二兼户,受信贷的影响更显著,其中贸易信贷显著的影响了二兼户的收入、生产性投资和农产品质量控制,而普通信贷仅显著的影响了二兼户的总农业固定资产和消费性支出。

在收入方面,贸易信贷对兼业户的收入有显著影响,而普通信贷则恰恰相反,对纯农业户的总收入和非农业户的农业收入有显著影响。在生产性资产投入方面,贸易信贷的影响更多的集中于兼业户和非农户;而普通信贷的影响则更多的集中于兼业户和纯农户。在消费性支出方面,两类信贷都仅对兼业户有影响。贸易信贷对技术培训服务和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普通信贷完全没有显著影响。一点启示是,如果农户对普通信贷的可得性足够好,即无论是兼业户还是专业户,还是非农业户,都可以轻易获得普通信贷的话,那么,也许贸易信贷对于兼业户来说影响就没有那么显著了。恰恰因为兼业户对普通信贷的可得性太差了,所以才需要依赖于贸易信贷。

谢谢大家。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