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学者论坛
【青年论坛】年猛:中国城郊经济研究进展、概念分歧与空间识别
作 者:      发布时间: 2018-07-11 15:36:00

                     

城乡关系与发展规划研究室  年猛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报告的题目是“城郊经济研究进展、概念分歧和个空间识别”。我是第一次研究这个领域,之所以研究这个领域,主要是城郊经济研究会放在我们研究室,领导海鹏主任专门管这个学会,按照任务的分配,为了促进城郊经济学会的发展,给了这个题目。我第一次研究这个领域,按照基本的研究思路,首先会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就是对它的文献做一个综述,从中找一些可以创新的点。

    我研究发现,城郊经济研究发展了几十年,由于数据的缺失,目前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就是目前来说,关于城郊经济领域,带有城郊这个字样,或者城市郊区研究领域的高等级学术期刊已经基本上没有发表这个领域的文章了。

    一、中国城郊经济研究进展——从兴起到面临的挑战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开始之初,这也是它最辉煌的阶段,大概从80年代到90年代,这期的领军人物是包永江,也是我们城郊经济协会的第一任会长,他提出了很多关于城郊经济的一些理论和思路。

第二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主要标志事件就是乡镇企业的崛起,被纳入到城郊经济研究领域的范围,乡镇企业各位老师比我还清楚,这段时间无论是在国内的文献,还是国际高水平研究方面,乡镇企业都是大家研究的领域,这也是一个辉煌的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21世纪中后期至今,中国城郊经济研究热度锐减,从我目前搜索的文献来看,几乎达到无人问津的状态。

    我认为它之所以城郊研究面临主要的困境就是因为数字的缺失,因为咱们经济学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西方化,方法数学化和计量模型化,现在如果没有模型又没有计量文章很难发表。而城郊这块领域,由于空间很难识别,又没有统计数据,只有案例和一些调研的基本案例,达不到大数据样本的要求,所以很难做计量,所以导致高水平的期刊你写出来只是一个案例分析的话,它可能也不会给你发表,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二、城郊与城郊经济——概念分歧

    目前学术界对城郊经济的范围概念存在一些分歧。分歧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对城的认识不统一,一开始有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大城市才会有城郊经济,而一些小城市则没有,这是有两派的观点。还有就是对郊区的范围界定不统一,有的学者基于大城市的郊区观点,按照行政区的标准,认为大城市除了市辖区,其它都属于郊区经济的范围,但是这个不是很科学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按照市区的远近和划定郊区范围,概念上没有问题,但是实际的操作,是30公里,还是50公里,还是通过引力模型来计算,或者按照城市经济腹地范围来划分?这个没有标准。还有认为城郊经济就是环着城区的带状范围,这个带状有多宽,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也没有统一。

国外学者对城郊的定义也是非常模糊的,一些学者认为主要就是农业和工业用地的混合区,这也没有问题,但是大家知道混合区就是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边界还是不清晰,边界不清晰,我们很难去把它划定出来。

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城郊经济至少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空间上临近城市;二是土地利用的混合型,即工业和服务业与农业用地的混合区域,也可能将来会变成城市。我们协会有一个学者认为,中国政府相关文件认定的21个城镇化区域,是城郊经济研究范围,其它都不是。但是我觉得他说的话有点偏颇,你不能说中央划分了几个城镇化区域,它就是城郊,其它的区域就不是城郊,我觉得那是政府认定的范围,但是它可能有政治的因素在里面,不一定纯经济的概念,所以经济学者应该按照经济的领域来划分这个标准。

    三、城郊空间范围识别——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测度出发

    这块是我小小的创新,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我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我不是学地理的。这是我们经济学方面比较火的方法,用夜间灯光数据来进行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经济联系的识别。我一直在学习这个方法,所以我就把它用到城郊用地的范围识别上来,可能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对我们城郊经济学上也算是一个创新。

   具体我以北京市为例来识别城郊空间。为什么以北京市为例?因为我把夜间灯光数据和分街道行政区划两个地图进行重合。分街道的地图,咱们国家应该属于机密,很难拿到,所以我先以北京市为例,先做一下,看能不能得到学界的一些认可。

第一步,我先利用北京市夜间灯光数据对北京市城郊空间范围进行初步识别。如果按照灯光进行识别,北京有一些农村地方完全达到城市的标准,比如朝阳,朝阳按照行政区划完全市辖区,但是经过我们调研发现,它其实有3/4左右的面积都是农村的集体用地,按制度来说应该有3/4属于农村,但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就是一个城市了。我这块就把中国本身制度的特点,特别是土地制度特点加进去进一步识别。

    我首先识别它的城市建成区范围。这个国际上有很多国际学者都研究了,灯光有灰度值,从063,越高发展水平越高,国际上普遍认为50以上就是建成区,50度以下算是农村。国内我看到大概只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上海建成区进行识别研究的,他认为上海的建成区达到52以上。但是我还是借鉴国际经验,把50作为城市建成区识别的范围。

    这是建成区的范围,50是黄色的线,里面都是50以上,63是最亮的那点,这边是北京市的建成区。城郊的范围识别,我通过不断画等高线,我看哪条线感觉它一个明显的界限,而且这个界限是环绕着城市建成区边上,然后我就把它画出来,最低的那条线是黄色的,灰度值是20205%之间,这块区域我把它算到城郊经济的区域,50以上是已经被地理学者证明了,它可以算是建成区。但是20这个算不算农村和城郊的边界,这是根据我的肉眼观察识别出来的,因为它明显有一个灰度值的界限出来,目前因为没有在研究,所以首先我利用这个方法,我认为20也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范围。

得出的结果,如果按照5063作为建成区,北京市2003年它的面积是1700多公里,到2013年变成3000多公里,就是它的建成区的规模扩张。在这期间,已经扩张了一倍,但是他的人口绝对有可能没有扩大一倍,具体我没有算,但是我感觉肯定没有扩张一倍,也可以侧面证明人地没有挂钩。

如果把灯光范围2049作为郊区,发现城郊地域本身也在扩张,这个可以理解,因为随着大城市的扩张,,经济的腹地肯定也是扩张的过程,但是它的扩张范围没有那么大,和市建成区和郊区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也可以侧面说土地城市化过程。

    由于中国还有一个土地特征,就是有一些地方我虽然是发现灯光亮度很高,但是土地性质还是集体性质,这个我个人认为从制度上也应该算作农村地区,我把它划为郊区经济。

   以朝阳区为例,朝阳区在2003年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区域发展程度不是很高,就是黑色的地方。到2013年的时候,它所有区域的灯光值几乎快达到顶峰了,如果你按照灯光划分,朝阳区的发展水平非常高。但是按照行政区划,城市的叫街道办事处,但是农村的范围,由于它有一些土地,或者它没有完全叫街道办事处,它叫地区办事处,它又有街道职能,又有乡的政府职能,所以它是混合建制。我把这部分区域重新抽出来,作为城郊经济的范围之内,如果把这个范围抽出来,北京使的城郊经济范围比刚才又扩大了。这是具体数据。它的整个范围就是城郊经济的总体范围是比刚才还要大,调整后的建成区比上城郊地区,它的比例就缩得很小了,这个就达到0.25。郊区的范围,在我进行土地制度调整的时候,它的范围要比我们平时的主城区的范围要大一些,从此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当中农村地区的贡献。当然这是北京的特点,它是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很高,它的郊区被辐射范围比较大,城郊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一些制度阻碍,中国特有土地制度阻碍,导致一些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把它真正作为城市或者作为一个农村地区,但是如果按照经济水平来说,这些地区本身就应该作为一个城市地区来看待。

    谢谢批评指正!城郊经济研究领域需要高质量文献,欢迎大家来抢占制高点。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