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动态

王昌林:以“四个坚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2024-10-22)

  • 发布时间:2024-10-22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2024年10月12-13日,“中国农村发展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主办,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农村发展学”优势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农村经济学”重点学科协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在“中国农村发展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发表致辞。

致辞内容如下: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事:

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研讨会的胜利召开和首部《中国农村发展学年鉴》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又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前不久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任务。金秋十月,我们组织召开“中国农村发展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务实举措。

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党中央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崇高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17”重要讲话以来,我院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学科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两轮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农村发展学就是正在建设的优势学科之一。此外,我院还充分利用综合研究优势,推陈出新,不断挖掘、传承和推动一批冷门学科、绝学研究,推进“新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新型交叉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地区、城市化地区和生态地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空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成色。目前,我国城镇空间仅占陆地国土空间的1.3%左右,绝大部分国土空间均为乡村。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8.3%。这意味着,目前全国仍有4.77亿人常住在农村,城镇常住人口中尚有2.52亿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农业转移人口具有典型的“两栖性”,即就业、居住和生活在城,户籍在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村发展学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时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下面,结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学,我分享几点看法。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其构建过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区别于其他国家农村发展学的根本标志。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有着强大生命力,而且也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为我们观察农村发展、分析农村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

二是坚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任何学科都深深根植于学科所研究现象的土壤中,必须体现继承性。直到本世纪初,中国一直是乡土中国,乡村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绵延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是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的深厚基础,应该将其中积累的文化养分充分吸收。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历史上的乡村发展。中国的乡村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习俗建设和社会治理等经验,这些经验对现今的乡村发展仍有影响,应该将其概念化、规律化、体系化,吸收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中。另一方面,今天的农村发展学不是重新构建,而是在延续这个学科以往学术脉络基础上进行升级和完善,因此,要在继承以往学科研究方法、学术成就和门派传统基础上,与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学。

三是坚持根植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沃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沃土。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乡村全面振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农村发展学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要以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不但要解决现实问题,更要进行理论提升,形成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学科体系。

四是坚持与世界农村发展学相融合。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深刻揭示乡村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性特征,又要从中国国情农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理论、发展道路、治理模式和政策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不是关起门来搞研究,我们要在对世界各国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更加符合新时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要强化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特别要注重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避免“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引领作用,明确将中国社科院定位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希望农发所在推进农村发展学学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展现国家队水平,全方位体现“旗镇”的引领作用,要将高翔院长和院党组提出的“三项共识”贯彻到学科建设全过程。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

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