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关注三农
精准攻坚 补齐短板(2020-6-18)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0-06-18 17: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6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肯定发展成就的同时,聚焦明显短板、提出任务要求,为实施精准攻坚、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遵循。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短板和任务等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受访学者普遍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目标基本实现,成效超过预期。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持续不懈努力。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表示,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标志就是,不仅解决了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贫困群众以“两不愁”为代表的温饱问题,更使他们充分享有了以“三保障”为代表的基本社会尊严。这样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14亿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努力、持续苦干实干完成的,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通过有效、精准的制度安排实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谈到,从农村来看,全面小康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治理创新和政治民主化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超预期成效的取得,与政府的积极引导、人民的不懈奋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持续投入密切相关。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表示,全面小康不是仅仅解决温饱问题,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基础和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成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改革为主要动力,注重科技进步,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效可以用“国强民富”来概括,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渐完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聚焦短板弱项

 

在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齐。谈及尚存在的短板弱项,魏后凯表示,以全面小康为标准,成效无疑超过预期,而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标准,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以农村为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等无疑是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重点、难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要认识到这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是长期累积形成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用发展的眼光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目前存在的短板之间并无矛盾。”雷明认为,发展总是在不断应对新情况、新问题中进行。可以说,解决短板问题的重点在脱贫攻坚,难点也在脱贫攻坚。

徐志明提出,全面而准确地从人群、区域、领域三个方面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目前尚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均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其中,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难点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尽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张晓萌认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重点解决好脱贫攻坚这一最大短板和核心任务,特别要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解决好“短板中的短板”问题。

 

 

实施精准攻坚

 

魏后凯认为,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建立完善长效发展机制。短期要加快进度,对照全面小康的标准尽快补短板、强弱项。从长远来看,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投融资机制,包括乡村振兴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二是建立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核心是发挥本地优势,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业跟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三是建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长效管护机制,解决诸如人员编制、资金来源等问题,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管理维护能够可持续。总之,要提高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张晓萌表示,在制定政策措施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地区情况,根据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对症下药。针对老弱病残贫困人口的突出短板,必须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突出短板,要坚持精准施策,真正做到标本兼治,使惠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通过转移支付、金融投入、资本市场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此外,要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徐志明提出,政府要做好规划、制定政策,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采取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资产收益推动扶贫开发等措施。要坚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有劳动能力的人群进行就业培训,支持其就业创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群要通过完善社保体系给予保障。要继续坚持以深化改革提供新的发展动能,把土地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作为推动发展、解决短板问题的主要动力。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