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的位置:首页-关注三农
闫坤:“人民利益至上”是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的主线
作 者:      发布时间: 2022-02-10 11:00:00

闫坤“人民利益至上”是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的主线

 

闫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革命战争、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100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追求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要面临无数棘手的难题。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运用财政工具,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努力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人民的生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工作在夺取革命胜利、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积贫积弱发展到繁荣富强,从温饱难继到迈向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财政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些财政实践和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认真总结和继承,为新时代的财政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和理论支持。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百年来,党的财政思想和实践也始终围绕着这个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成立之初,我们的党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财政主张,并将之写在党的纲领上。要求废除各种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的所得税等,减轻人民税负。要求取消列强在华的各种治外特权,收回关税主权,取消赔款,核减外债,维护国家财政主权。在城市,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领导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建立八小时工作制、制定劳动保险法等权益;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领导农民要求取消苛捐杂税及预征钱粮,组织农会议定最高租额及最低谷价,为广大农民争取权益。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财政思想直接在根据地实践。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暂行财政条例》《暂行税则》《国库暂行条例》等财政法规,提出了统一财政、税收法定等财政思想。在税制建设上,通过累进税的设计,充分体现合理负担的原则。在保障战争供给的同时,重视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精兵简政、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等财政思想,发起大生产运动,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把各种行政支出降到最低,切实减轻人民负担。解放战争时期,积极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提出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生产和节约并重的财政思想。推行土地改革,第一次在中国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推进财政统一,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全国的财政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的乱摊子,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计划体制,加快工业化进程。财政积极为工业化筹集资金,为了在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上保持平衡,提出了国家分配论、四大平衡、二三四比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财政思想,在努力保障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之初,财政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放权让利,调动了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激活了整个经济,极大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制度建设,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国家财力增长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民生支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了人民的生活福祉。

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的财政思想与实践,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成就,就是因为她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以强大的财政为基础和保障,才能支持经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惠广大人民。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将关注群众的实际问题、改善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领导政权建设、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毛泽东曾于1934二苏大会上报告了中华苏维埃运动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普遍处在落后地区的苏维埃财政为什么做得好,而占据广大富裕区域、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国民党财政为什么破产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即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坚定的拥护。根据地财政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财政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进行了广泛调研,系统研究了财政经济问题,发表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在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提出了财政工作应先予后取的重要理念,认为党的首要工作不是向人民索取而是应满足人民需求。面对陕甘宁边区薄弱的生产基础和落后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要带领和帮助人民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其文化水平、改造其思想觉悟。为此,毛泽东倡导共产党人应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切实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生产问题,要关注开荒、水利、农作法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细节,关心妇女等各个群体,重视畜牧业、运输队、盐业、纺织业等各个领域,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其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而非只流于空谈。只有有效解决群众问题、真正满足群众需求之后,才能得到群众的信赖与拥护,才能促使群众心甘情愿地给予政府粮草,才能和人民群众建立和保持血肉联系。毛泽东的观点深刻体现了党在革命时期就将人民群众利益置于财政工作的首位。邓小平把富民提升到社会主义的目的上来,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将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指出应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大根本标准之一。邓小平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时期,党领导财政大力支持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新冠疫情蔓延、很多大国陷入灾难局面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国家财政坚决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有效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抗疫工作,有力遏制新冠疫情,并在逆境中迎难而上,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充分体现了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时代的高峰回望百年,我们深刻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飞跃迈进的财政密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是利益调节的总枢纽,连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财政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对财政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的伟大跨越,也生动折射了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人民实际需要的转变与升级所进行的财政体制变革。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就能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就能繁荣昌盛。财政取得的成就,也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地适应和服从党在不同时期对财政的要求,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始终,持续提高财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党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提供物质基础、体制保障,以政领财,以财辅政。

《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列为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十大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伟大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征程。财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到新时代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现代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扩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规模和比例,提高区域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收入分配体系,满足人民基本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为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财政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是对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财政观,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办财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理财、为民兴财。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战胜了各种困难,创造了财政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我们共产党人的财政理念,不仅是人民的选择,而且一再被历史所证明。希望所有的财政人薪火相传,继承发扬优良传统,高扬劲帆,在新时代踏浪前行,实现更加美好的中国梦。

 

(来源:《经济研究》2021年第12期,注和参考文献略)

 

 

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您是第 访客    - - 招聘信息 - -  投稿热线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732 联系电话:85195663

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络室维护